欢迎光临吉康旅!
与治疗一样,药物和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升级,疾病和病毒也在随时随地发生变化和进化。尽管靶向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耐药性仍然会产生,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耐药性又称耐药性,一旦发生耐药性,药物的作用就会明显降低,甚至治疗无效。
靶向药虽好,但耐药性强,于是新一代靶向药诞生了,目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靶向药,长期控制肿瘤。例如,ALK靶向药物目前已经是第四代了。
不仅靶向药物,化疗和免疫治疗也会产生耐药性。过去,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意味着彻底告别药物,但一种新的抗癌药诞生时间太长,耐药性让肿瘤治疗雪上加霜。令人惊讶的是,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抗癌药产生耐药性后,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在某些情况下,已经产生耐药性的药物还是很有效的,有些药物可以回用!
▌判断耐药性的两个标准
目前判断耐药性有两个标准:
一是原肿瘤病灶增多,超过一定范围;
二是出现新的肿瘤病灶。
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判断为耐药。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对肿瘤耐药性的评价仍以以往化疗药物的评价标准为依据,即根据治疗后肿瘤直径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新的病灶。在靶向治疗时代,大多数靶向药物的作用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肿瘤细胞是否死亡并不重要。整体表现可能是稳定的,肿瘤大小没有变化。
因此,化疗药物的评价标准往往会低估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除肿瘤大小变化外,还应结合临床表现、体能状态、肿瘤标志物变化、肿瘤代谢等进行综合评价。
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不同于化疗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可能出现假性进展和延迟反应。这些现象是由免疫疗法本身带来的。本质是机体激活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攻击反应。因此,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需要在早期识别假性进展。、延迟反应等,应在检查4~6周后重新评价,甚至反复反复评价,以确定是否出现耐药性。
▌免疫抵抗,别急着换药,说不定还是有效果的!
不久前,该杂志发表了一项真实世界的研究,该研究从美国的电子健康记录数据中分析了 4000 多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发现,接受免疫治疗且疾病进展的患者在 1 个月后停药。生存期比停药1个月内更长(11.5个月vs5.1个月)!也就是说,当免疫疗法“耐药”时,仍然使用这部分免疫疗法的患者实际上活得更长!
小科学:所谓“真实世界”研究,强调收录的数据并非来自临床研究或医院病历,而是更接近患者的实际使用环境。上述研究中患者使用的免疫疗法包括纳武单抗(药物 O)、派姆单抗(药物 K)或阿特珠单抗(药物 T)。
这项大型的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在免疫治疗取得进展后立即切换到下一个方案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即使药物耐药或停药,你仍然可以“重新挑战”!
“再挑战”,顾名思义,就是用以前用过的有效药物。抗癌药耐药后,往往会出现“无药可医”的情况进行后期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再挑战”就极具吸引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利用率。
1、奥希替尼再次挑战
2019 年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 17 名患有/合并继发性突变的患者。这些患者最初对奥希替尼耐药并接受了化疗,然后在再次进展时重新使用奥希替尼。
结果显示,15例可评价患者再次激发的客观缓解率为33%,疾病控制率为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
2、吉非替尼再挑战
另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是吴一龙教授的吉非替尼再挑战研究。
该研究分析了 43 名患有晚期非小细胞外显子/突变的患者。这些患者对一线吉非替尼有反应,耐药后对二线铂类双药化疗有反应,二线治疗后病情进展,三线治疗“再次挑战”。吉非替尼。
结果显示,再激发客观缓解率为4.7%,疾病控制率为69.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4个月。
3、PD-1 mAb 再挑战
今年早些时候发表在“”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包括 35 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他们在因疾病进展而停止初始免疫治疗后“再次受到挑战”。
结果显示,PD-1 mAb“再挑战”后,客观缓解率为2.9%,疾病控制率为4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1 天。
可见,上述三项研究跨越靶向和免疫治疗,耐药后的“再挑战”仍能取得良好的疾病控制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理念,“重新挑战”现有的研究数据令人惊讶。这是一种选择,给耐药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需要提醒的是,关于“再挑战”的研究数据还很少,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研究带来好消息!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