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后疫情时代,医药行业在浮华和真人秀中消失了。
日前,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医药行业亏损总额达1.30.4亿元。龙津药业、天盛药业、通化金马等21家药企上半年亏损。
看来,疫情暴发之下,药企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得到滋养,反而加速了行业分化。
在洗牌大潮中,梳理各家公司的业绩,尽管热点轮换,观念转变,但创新始终是打破药企价值的必由之路。
埃克替尼一战成名
2020年7月14日,贝达药业发布公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亿至1.@ >53亿,同比变化55.00%到75.00%。
资本更有远见。截至2020年7月30日收盘,贝达药业股价135.5元/股,市值543亿元,较之初的65.年。 @5.82元,涨幅一倍多。
优异的表现主要得益于肺癌创新药埃克替尼(商品名:康马纳)销量的持续增长。
2011年6月,埃克替尼上市申请获批,成为国家1.一类创新药,打破进口药垄断,填补国内肺癌靶向药物空白。
营销只是第一步。为提高药物的临床适应性、安全性和专业准确性,贝达药业先后完成了比较传统化疗、探索治疗脑转移瘤、靶向21个外显子缺失研究的研究。
这补充了埃克替尼的数据库并提高了其应用价值。先后获得两项中国专利金奖,逐步成为肺癌靶向药物领域的佼佼者。
贝达药业靠埃克替尼一炮而红。
2017年埃克替尼被列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18年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药价谈判中,埃克替尼价格下跌了56.33%。
截至2019年底,埃克替尼累计销售额突破70亿元,惠及超过20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服用埃克替尼并持续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超过1500人。 2016年以来,年销售额连续四年突破10亿元,2019年创下15亿元的新高。
即使大幅降价,埃克替尼的溢价优势依然强劲。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贝达药业的毛利率为93.24%,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截至目前,盐酸埃克替尼已作为常规准入产品进入《2019年全国医保目录》,不再需要参与议价,保费优势进一步加强。
人才+资本+国际抗肿瘤产品矩阵
创新不止于此。
除了埃克替尼,贝达药业也在加强在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研发布局,打造抗肿瘤产品矩阵。
截至2019年底,研发人员达到466人,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7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7人。
研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年报显示,2017-2019年,贝达药业的研发投入为3.8亿元、5.9亿元、6.75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营业收入75亿元。占比分别为37.1%、48.2%和43.4%,在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2020年3月,贝达药业发布定增方案,拟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2亿。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药研发,进一步加强产品布局,加快研发进程。
人才+资本双轮驱动,贝达药业在创新赛道上自然频频。
截至2019年底,贝达药业在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领域的研究项目已达30余项。其中,13个进入临床阶段,20多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4个进入III期临床研究。
肺癌靶向药物产品矩阵,轮廓初现。
其中有很多潜力明星,比如盐酸恩沙替尼。
是新一代的ALK抑制剂。 2020年7月2日,贝达药业宣布该药即将通过注册现场检查。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表示:恩沙替尼不获批的可能性为零。
强大的信心自然有其背后的逻辑。由于安全性、疗效和市场空间等优势,恩沙替尼的前景非常乐观。
专家表示,目前国产ALK阳性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进口药物。盐酸恩沙替尼有望打破垄断,成为贝达药业在全球上市的首个创新药。
好消息。
2020年4月,贝达药业(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究已达到研究的主要终点,将开展申请BLA的相关工作;公司将申请埃克替尼新适应症;与上市的联合药物研究也进展顺利。
贝达药业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还通过国际战略合作丰富了核心产品管线。
2019年1月,与荷兰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获得MCLA-129项目(EGFR&cMet双抗体)在中国的开发及商业化独家许可,拟用于治疗实体瘤。
2020年6月22日,贝达药业宣布,公司将出资3500万元,获得对PD-1抗体和CTLA-4抗体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尚无CTLA-4抗体获批。一旦成功上市,稀缺价值值得期待。
近两年,贝达药业还投资了多家创新药企。
例如:与北京天光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抗体(贝伐单抗仿制药)达成战略合作,拓展大分子药物产品线;投资杭州汉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布局细胞免疫治疗领域;与美国公司战略合作,引进循环肿瘤检测技术,在中国设立贝达诊断开展相关检测业务等。
自研与战略合作双管齐下,不断丰富贝达药业的产品线,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不断为投资者创造惊喜。
一致性之王
齐鲁药业也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截至目前,齐鲁药业已推出9个新产品,其中奥沙利铂注射液是国内唯一被中美两国认定为参比制剂的药品。
同时,36个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22个为国内首创。评估申请数量、速度、审批数量均居行业第一。量量采购才是王道。
2020年7月20日,齐鲁药业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规格:30mg和40mg)补充申请批复,成为首家一致审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主要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心绞痛的预防和心肌梗塞后持续性心绞痛的治疗,与洋地黄和/或利尿剂的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019年9月,齐鲁药业华法林钠片是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公司。该药适用于需要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是一种抗血栓神器。
频繁推新产品也离不开研发。
据悉,齐鲁药业已连续两年将超过10%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加快了研发项目。
目前,针对抗肿瘤、乙肝等重大多重疾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齐鲁药业已布局50多个创新药项目,其中5个项目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力争在今年再推进10个项目。项目进入临床。
“十二五”以来,齐鲁药业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31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卡培他滨片、吉非替尼片、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等一批国家重大特殊品种成功获批上市。
2020年7月4日,齐鲁药业再次拓展创新版图,8个产品入选山东省《2020年山东省创新产业产品目录》,旗手实力进一步增强。
与贝达药业类似,齐鲁药业的强大创新也得益于全球视野。
在实践中,齐鲁医药对标国际先进竞争对手,致力于研发、质量、人才和管理。
自2014年以来,齐鲁医药先后在西雅图、旧金山、波士顿和中国上海建立了4个创新中心。
基于此,齐鲁药业成为国内首家通过美国FDA、欧盟EDQM、英国MHRA无菌产品认证的制药企业。
目前,其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0个无菌原料药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是唯一一家向日本出口商业包装注射剂的中国企业;共有13个制剂产品出口美国;在澳洲市场,很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
王者之国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齐鲁药业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前十名,2018年排名第8位,同时在中国化工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中排名第2位中成药出口企业10强第2名,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第3名,中国医药研发综合实力前三名。 、中国化学药研发实力前三强、中国生物制药研发实力前十强。
创新马拉松
这个行业很火,不缺逻辑。
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市场上只有5%左右的创新药。这5%中,90%左右是进口专利药,我国自主研发的不到10%。
改变研发薄弱的现状,也是此次医改的根本逻辑。
一方面,在医保成本控制的影响下,招标、二次议价、最低价联动、带量采购等带来的降价压力,促使医药行业提速提高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随着MAH、药包材辅料相关审批、优先审评、eCTD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推进,行业规范化、集中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两点的结合直接指向了高质量的创新。
这从行业内药物研发申请量创历史新高、审稿人增加、审稿速度明显加快、审稿效率显着提升等方面可以看出。
政策红利、行业变革、转型氛围都为创新药提供了诸多利好,一批龙头企业弯道超车在情理之中。
贝达药业和齐鲁药业无疑是幸运儿。过往的创新积累,让他乘风破浪,成为创新蓝海的“领头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一劳永逸地完成。创新浪潮汹涌澎湃,随着更多后来者的追赶,创新赛道也将更加拥挤。暂时领先并不意味着永远为王。
简而言之,这是一场创新马拉松。
面对成长壮大医药行业的星辰大海,贝达药业和齐鲁药业如何斩波助澜,长期崛起,第一财经将继续关注。
本文为第一财经原创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