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探讨该药的临床研究现状、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9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91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例信息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其中,34例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或),48例接受含伊立替康化疗方案(),9例患者接受单药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或雷替曲塞治疗。包含患者的病史,治疗前1周内对患者进行的血、尿、便、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数据,以及患者在治疗前4周内接受的胸、腹、盆腔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 此外,收集患者每6~8周进行的生化和影像学检查数据,作为疗效评价和相关不良反应定期评价的依据。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91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评分、发病部位、肿瘤分期、化疗方案、治疗线索,两组是否患有高血压,局部治疗是否有效,原发病灶是否切除,转移器官的数量,是否有腹水,两组是否接受辅助化疗疗效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分析贝伐唑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联合化疗的预后影响因素。
使用SPSS 22统计软件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91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在20-74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7.4个月(6~33.4个月)。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11例患者一直在接受治疗,但80例患者因各种原因停止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21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91例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0.5~16.5个月)。其中一线治疗方案42例,二线方案治疗36例,13例患者接受三线或四线治疗方案。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43.9%,疾病控制率(DCR)为87.8%,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6.4个月(95 %CI,5.0~7.8 个月),中位 OS 为 20.2 个月 (95%CI,16.3~24. 1 个月)。在接受一线或二线治疗的患者中,ORR分别为24%和11%,DCR分别为37%和27%,中位PFS分别为8.6个月和5.5个月。位OS为21.9个月和17.1个月。对于接受三线或四线治疗的患者,ORR为1%,DCR为8%,中位PFS3.6个月,但未达到中位OS。其中,一线应用的PFS中位数,
OS与原病灶是否切除与有无腹水密切相关。原发灶切除组OS长于未切除原发灶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腹水的存在小于原发灶不切除组)病灶组。腹水组的OS缩短,差异有显着性(P0.05)。此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PFS和OS及评分,化疗和停止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化疗 显着相关。ECOG PS评分较低组的PFS和OS显着长于较高评分组,PFS和OS显着延长(P0.05)@ >. 贝伐珠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6%。主要不良反应有:出血(24.2%)、高血压(12.1%)、蛋白尿(6.6%)、伤口愈合并发症(4. 4% )、胃肠道穿孔 (2.2%)、血栓事件 (2.2%)。
其中,3、4级不良反应包括伤口愈合并发症(4.4%)、血栓事件(2.2%)、胃肠道穿孔(1.1%)、蛋白尿( 1.1%)、高血压(1.1%)。大多数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在对症治疗后耐受良好,不影响治疗。4例患者因贝伐珠单抗相关毒性反应停药,其中高血压3级1例,胃肠道Ⅰ级穿孔1例,胃肠道Ⅳ级穿孔1例,Ⅱ级便血1例。7例患者因相关药物毒性暂停贝伐珠单抗治疗,其中伤口愈合并发症4例,Ⅲ级蛋白尿1例,左肾静脉血栓1例,右臂静脉血栓1例。其余80例患者中,1-2级高血压10例,Ⅰ-Ⅱ级蛋白尿5例,Ⅰ-Ⅱ级出血21例。结论:本研究表明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一线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二线多线治疗。多线程治疗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贝伐单抗和化疗方案的持续时间越短,预后越差。贝伐珠单抗停药后继续化疗、转移器官的数量2、原发病灶的切除、腹水的消失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良好预后因素。虽然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多为Ⅰ、Ⅱ级不良反应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与贝伐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高血压和蛋白尿,但耐受性较好。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