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在治疗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中,有一类是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代表性药物为:贝伐单抗。此类药物不仅在服药前无需检测靶点,还可应用于大肠癌、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肾癌等癌症的治疗。
这种靶向药物与其他靶向药物有何不同?有什么副作用?今天,《求医》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两类靶向药物:作用机制不同
靶向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抗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我们常说的某些替尼,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奥西替尼。还有一类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血管生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某种单克隆抗体,比如贝伐珠单抗。
(1) 抗基因突变靶向药物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可以穿透细胞膜与细胞内的靶点结合,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此类药物一般用于晚期肺癌和基因突变患者。它们通常不用于肺癌手术后的辅助化疗,也不建议将它们与化疗联合用于晚期患者。此外,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必须进行基因检测。只有当体内存在对靶向药物敏感的基因突变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药效。
(2)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是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虽然不能穿透细胞膜直接攻击肿瘤细胞,但可以作用于细胞表面分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间接抑制血管生成.
应该知道,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血管来提供营养。对抗刺激肿瘤血管生成的血管上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以切断敌人的食物供应线,慢慢“饿死”肿瘤细胞。
这种药物在使用前不需要基因检测。但单一药物的疗效相对较低,必须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通常是在注射化疗药物的前一天。
代表药:贝伐单抗怎么用?
贝伐单抗适用于肺腺癌、肺鳞癌和大细胞肺癌。它的半衰期很长,一般在10天以上,所以每半个月使用一次。使用时,必须由专业卫生人员用无菌技术稀释后再输注。第一次静脉输注应持续 90 分钟。如果可以耐受,第二次输液应缩短至60分钟。如果患者仍能耐受,所有后续输液均可在30分钟内完成。
贝伐单抗有哪些副作用?
(1)高血压
高血压是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7%。高血压可增加血栓形成、蛋白尿、出血等及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应用贝伐单抗时,一定要注意高血压的防治。
如何应对:开始用药前,确保血压低于 150/100 毫米/汞柱。对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内。用药期间,应持续监测血压。
(2)蛋白尿
高血压可引起蛋白尿,但此外,贝伐单抗本身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机制,可引起肾小球疾病,导致肾小管滤过功能障碍和蛋白尿。
处理方法:贝伐珠单抗对肾脏的损害是不可逆的,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及时治疗。
(3) 血栓
贝伐单抗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因此,65 岁以上有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慎用贝伐单抗。此外,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栓塞,应永久停药。
(4)流血
血小板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载体。贝伐单抗抑制血管内皮,直接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干扰止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轻度皮肤黏膜出血,如牙龈出血、阴道出血等。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检测凝血功能。
“问医生”——来自西安古城的医生团队,与您分享更多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