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中青网客户端讯(中青网中青网记者 林杰通讯员 张扬 林伟银)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脑损伤、神经痛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临床问题就发生在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神经病学教授唐亚美身上。经过近10年的研究,唐亚梅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放射性脑损伤专家共识,为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标准。此外,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也被4个国际指南推荐。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名单,唐亚梅正式获得该项目资助,获批资助400万元。据介绍,今年全国共有296项研究获得此项资助,其中中山大学4项,医学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申请每年只接受一次,遴选程序非常严格,平均资助率不超过10%。
在中国南方,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的发病率非常高。目前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放疗,可使80%的早期肿瘤患者存活5年以上,但放疗带来的并发症却让很多患者苦不堪言。
头颈部肿瘤放疗造成的损伤主要集中在神经损伤和脑损伤。神经受损的患者可能说话不清楚,有的甚至不能正常进食。他们只能靠胃造瘘管,将食物均质化进去;脑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癫痫、记忆力减退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痴呆。
“如何让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成为唐亚美急于解决的问题。她说,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有效率只有30%左右,停药后容易复发,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通过一系列临床观察和实验验证,研究团队发现,放疗后血脑屏障损伤是损伤持续进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唐亚美带领团队开展了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贝伐单抗可以修复大脑的“屏障”,改善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效率可提高至65%。显着改善。该团队更进一步,建立了一个衡量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希望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和副作用。
患者邓女士是研究成果的受益者之一。放疗后认知能力下降的邓女士,在治疗后逐渐恢复了理解力和记忆力,重返工作岗位。
“一年没吃米饭了,现在终于可以吃米饭了。” 东莞患者张先生因放疗损伤无法正常进食,身体消瘦。经过唐亚美团队的治疗,他不仅可以“拔管”,还恢复了正常饮食,回到老家创业。
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供图
唐亚美说,看到患者通过治疗改善症状,避免各种痛苦,是最幸福的事情。
据介绍,唐亚美此次资助的项目是“放疗后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与治疗”,专门研究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神经损伤的机制和诊治策略。在过去的10年里,她和她的团队对辐射致神经损伤和脑血管疾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实了胶质细胞激活、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和神经元突触稳态的相互作用参与了辐射致脑损伤,并基于该机制进行临床研究。转化研究已经建立了许多用于调节神经免疫炎症和屏障损伤的改进方案,包括首次证实普瑞巴林可以改善放射性神经痛,
“相信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未来五年我们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唐亚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患者在放疗后3~5年才出现这些症状。一旦出现,症状会逐渐恶化。下一步,研究小组将努力找出放射治疗时间和神经损伤发作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找到早期干预以阻止这些变化的方法。治疗“前行”,推动放射性脑损伤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中国)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