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医药网3月8日电 备受业界关注的“4+7”药品采购政策有望重塑医药行业生态。“这可能是‘4+7’批量采购将扩大到全国的信号。” 3月6日,一家药企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医保局组织多地相关领导召开全国药耗材招标采购活动。平台研讨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药价确实在下跌,药企应该做好应对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4+7”药品采购与量的联动效应越来越明显,不少药企主动降价。有研究机构认为,新政对药企业绩的影响将在今年下半年显现。
筹建全国招聘平台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次座谈会更多的是听取意见,看下一步怎么走。” 本次会议内容包括介绍全国药品装备招聘平台建设总体需求方案,听取地方对总体需求的意见,包括数据、业务功能、监测监管、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数据共享、价格管理等
全国招聘平台和各地现有招聘平台的作用和功能定位也是此次座谈会的内容之一。国家招聘采购平台建设是国家医保局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是为了让“4+7”带量购药在运营层面成功落地。
据了解,药品招标政策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前的探索阶段,医院以分散采购为主;第二阶段:2000-2006年起步阶段,以市为单位药品集中采购;第三阶段:2006年至2014年的体制调整阶段,全省药品集中采购;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的模式创新阶段,分类采购、批量采购、招聘采购一是量价挂钩。
一位医药行业学者告诉记者,实施“4+7”带量采购试点,主要是为了减轻医保负担。过去,传统药品集中采购模式难以有效控制药价,医保费用逐年上涨。试点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做到了最低标价,挤掉了中间销售环节的水分。
不过,华融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张克然告诉记者,全国药耗材招标采购平台的建立,并不一定意味着耗材会立即降价。由于医药、医用耗材品类多、集中度低,不利于行业管理和规范。建设国家级采购平台,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行业将面临一轮洗牌。
前述医疗专业人士认为,虽然国家采购平台的实现在技术层面并不难,但整合全国资源还需要时间。“4+7”中的所有入选品种是在国家采购平台上进行,还是通过地方招聘。需要仔细考虑是否是挖矿平台自己进行的。毕竟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探索自己的模式。
多家药企主动降价
“4+7”批量采购成为近两年药企讨论的焦点。数据显示,首批“4+7”带量采购共中标25个品种,均价跌幅达52%,最高跌幅达96%。“其中两款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我们公司也有。但我们在上海的‘4+7’中没有中标,前期投入了很多。” 国药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中标者也很难开心,因为价格已经跌得很低,担心未来的盈利能力。没有中标的,觉得自己的产品进不去医院,没有入场券。现在似乎有很多不确定性。
一方面,新的招工政策倒逼药企降价,同时也让一些未被选中的产品生产企业主动降价。
3月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公告称,根据有关文件和公司降价申请,对纳入全市医保缴费药品的协议采购价格进行部分调整。入选品种中,江苏汉森生产的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调整收购价为623.82元/盒,阿斯利康吉非替尼片调整收购价为547元/盒。
同时,其他5个“4+7”未选品种的价格也进行了调整。其中,诺华原药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调整为7182元/盒,正大天晴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12片、*60片价格调整为124.38元/盒,58 6.39元/盒;石药欧亿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调整为623.82元/盒,齐鲁吉非替尼片0.25g调整为498元/盒。
以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为例。在“4+7”集中采购中,阿斯利康吉非替尼片(*10片)中标价为547元/盒,较此前最低中标价下降76%。2016年,该药的价格下降了55%。
中选药品降价倒逼未中选同类药品跟进。中国证券报记者查询当地招聘平台发现,齐鲁药业吉非替尼片(*10片)在山东、吉林、浙江、黑龙江、北京、陕西等地自愿降价至498元/盒(原价) . 1562.61元/盒),低于阿斯利康547元/盒。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医保局网站3月5日发布药品集中采购配套办法,明确将“4+7”集中采购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以上以原价下调30%为缴费标准,两到三年后缴费标准逐步调整为中选价;非选品种价格在中选价格2倍以内的,以中选价格为支付标准;低于中选价 实际价格为付款标准;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支付标准不高于中选价格。
对此,张可染告诉记者,带量采购是未来医保支付的主要手段,大品种进入医保领域降价是大势所趋。近期没有入选的药企主动降价,可以给他们一定的主动性。
下半年或将出现影响
上述国药集团人士指出,首轮“4+7”批量采购后,建议关注药企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空间,包括利润空间。不少企业此次中标下定决心,但需要注意是否理性,能否正常供货。如果您收到大订单,您可能无法委托处理。建议总结后稳步推进。
国信证券认为,随着后续带量采购的推进和扩大,非集中采购品种进入集中采购范围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建立更多的区域集中采购联盟,批量采购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展开,一致性评价的审批环节将成为制约全国批量采购和国产仿制药降价进程的制约因素。药物。从目前一致性评价的应用进度来看,即使国内仿制药大品种在2019年全部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续的批量采购和谈判降价也可能需要2年左右才能全面落实。本次集中采购的降价效果至少在2019年下半年之前体现在相关企业的业绩上,整个仿制药行业的降价过程可能需要2-3年时间。未来2-3年将成为药企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
Wind数据显示,51家A股上市化工医药公司(申万分类)披露了2018年业绩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4.77.68亿元,同比增长32.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1.26.18亿元,同比下降14.26%。其中,1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4+7”批量采购对药企现有的销售体系提出了挑战。近日,恩华药业、华生药业等公司宣布将调整公司组织架构,推进营销体制改革。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