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王凤亭,云南曲靖 【摘要】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其中贝伐单抗为美国综合癌症指南推荐的5mg/kg,每2周重复一次,观察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2例患者均接受治疗,疾病控制8< @1.8%。毒副作用主要为高血压、血尿和尿潜血阳性。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疾病控制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结直肠癌教育期刊关键词;高级阶段;化疗;贝伐单抗;临床观察-0100-02【作者简介】(1968.12-),女,安徽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恶性肿瘤化疗及综合治疗。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癌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已采用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等药物[2]。其中,贝伐单抗可用于重组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单克隆抗体,对大肠癌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在本院治疗的患者。本院22例患者均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现报道为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在本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 MRI CT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实体瘤;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均符合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症状,初诊时已出现远处症状。术后随访发现器官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患者行为状态(ECOG)评分1个月以上,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均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患者基本功能状况见表1。 <@1.2 方法本研究纳入的22例患者均给予100 mg/4 mL,生产批号为抗联合化疗。其中,贝伐单抗的剂量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NCCN)指南每2周重复一次,5 mg/kg。
患者的治疗周期为74周,每位患者的平均治疗周期为3.4。<@1.3 观察指标 联合治疗1个周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客观缓解率=CR+PR,疾病控制率=CR+PR+SD。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标准(NCI-CTC3.0)版本。<@1.4种方法所有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 1< @3.0 统计软件处理,临床观察指标比较,以百分比表示。2 结果2. 1 期疗效 本研究纳入的 22 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了 2 个以上周期。所有患者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7.3%,疾病稳定12 18.2%,客观缓解率27.3%,疾病控制率( DCR) 为 8<@1.8%。详见表 2。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一线、二线或三线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2 安全性观察本研究纳入的2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呕吐、恶心、腹泻、出血、血压升高等。他们,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是白细胞减少症,主要发生在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 I 至 II 级骨髓抑制患者。恢复正常后,未发现IV级骨髓毒性。
本组研究中腹泻的发生率也较高,主要为CPT-11患者,大部分为Ⅰ~Ⅱ级,3例患者出现Ⅲ级腹泻,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贝伐单抗相关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血尿和尿潜血阳性。其中高血压病例均为Ⅰ~Ⅱ级,另有尿蛋白Ⅲ级病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纳入的 22 名患者均未发生胃肠道穿孔、动脉血栓形成和其他严重出血事件。3 讨论 化疗是晚期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5-氟尿嘧啶是晚期结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一般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OHP后。CPT-11 L-OHP联合5-Fu/CF化疗方案可显着提高近期治疗效果,延长疾病进展时间。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可延长至18-21个月[3]。近10年来,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等新型分子靶向药物不断出现,并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显着改善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大量研究结果证实,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显着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延长长期生存时间。在研究中,
同时,研究结果也证实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治疗中也具有临床疗效。2010年发表的一项涉及2000多名患者的研究表明,该方案在生存时间方面更胜一筹,无进展生存期增加1%,总生存期增加8.@ >6%[5]。上述分析表明,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生存时间从单纯化疗的18~21个月延长至一年以上。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贝伐单抗的毒副作用包括高血压、动脉血栓、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口角炎等,但这些毒副作用比较轻微,不影响治疗过程,患者耐受性好。该研究纳入22例患者,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比例为68.2%,但客观缓解率仍达到27.3%,说明该治疗方案已一个很好的效果。但由于随访时间有限等原因,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根据治疗情况进行改进[6]。分子靶向治疗是未来抗肿瘤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相比,它们具有低毒性并具有针对性的特性。它在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组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教育杂志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