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EGFR+、A+T联合治疗(贝伐单抗+TKI)方案值得期待!
在2019 CSCO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胸肿瘤科副主任储倩教授详细总结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的联合治疗相关研究。
既定标准:贝伐单抗+厄洛替尼
楚谦教授指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晚期EGFR突变患者一线治疗的基石。
研究总结
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很难超过1年。
不同 TKI 的 PFS 比较
从临床数据来看,在EGFR突变的一线治疗中,贝伐单抗+EGFR-TKI等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第一代TKI。
两项研究设计和结果
研究证实,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的同时使用效果更佳。上图两项研究的亚洲数据显示,贝伐单抗+厄洛替尼联合治疗的PFS超过16个月;第一代或第二代 TKI 一线治疗的 PFS 一般不超过 11 个月,而贝伐单抗序贯治疗的 PFS 也不超过 16 个月,齐珠单抗或 TKI+贝伐单抗。
两项研究亚洲数据
2019年版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指出,对于EGFR突变4期一线治疗:
★ 一级推荐:
★二级推荐:
广泛的组合:贝伐单抗 + EGFR-TKI
一项旨在评估第一代 EGFR-TKI 吉非替尼 + 贝伐单抗一线治疗晚期 EGFR 突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 II 期单臂研究证实,两者的组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中位 PFS 为 14.4 个月,优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
吉非替尼+贝伐单抗优于单独使用吉非替尼
再来看看二代EGFR-TKI的情况。日本一项旨在探索一线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药性的 16 中心 I 期开放标签研究证实,低剂量阿法替尼 + 贝伐单抗一线治疗对晚期 EGFR 突变患者的耐受性更好。可以看出阿法替尼30mg qd+贝伐单抗15mg/kg q3w的剂量限制毒性没有明显增加。
低剂量阿法替尼+贝伐单抗是安全的
说到第三代 EGFR-TKI,今年 ASCO 会议上发表的研究值得一提。这是奥希替尼+贝伐单抗一线治疗EGFR+晚期的I/II期研究。I 期是一项单中心剂量递增研究。结果证实奥希替尼80mg和贝伐珠单抗15mg/kg可联合全剂量治疗,故II期小样本研究设计如下:
研究设计
结果显示,在总共49例患者(35例脑转移患者)中,总体缓解率高达80%,其中部分缓解(PR)39例,疾病稳定(SD)9例;中位 PFS 18.4 个月;1 年 PFS 率为 76%(预设 1 年目标 PFS 率为 70%);1年总生存率(OS)91%;未达到中位颅内 PFS,但只有 2 名患者出现 CNS 系统性 (CNS) 疾病进展 (PD)(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 MRI CNS 检查)。
研究得出结论,奥希替尼和贝伐单抗的全剂量联合用药耐受性良好,联合用药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一项旨在评估奥希替尼+贝伐单抗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也即将启动。
敢于实践:中国A+T实战研究走在前列
贝伐单抗于2015年7月获批肺癌适应症后在我国上市。此后一年内,楚倩教授所在单位积累了78例患者的用药数据,开展了单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RWS),研究贝伐单抗联合 EGFR-TKI 治疗晚期 EGFR+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 PFS、OS 和安全性,分组如下图所示。
研究组
4组患者疗效见下表。可以看出,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并没有研究的那么令人印象深刻。
研究成果
在所有与A+T相关的RWS中,最有名的应该是今年WCLC大会上周才村教授课题组报告的研究。本研究分析了三种 EGFR-TKI+贝伐单抗与单独使用 EGFR-TKI 的疗效,发现 A+T 联合治疗显着提高了 EGFR 突变和多发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获益。研究设计和患者基线特征如下:
研究设计和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组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全身无进展生存期(sPFS)、OS以及颅内和全身客观缓解率(ORR)明显更好。
研究成果
展望晚期EGFR突变肺腺癌的未来管理,可总结如下流程图:
专家简介
楚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胸肿瘤科副主任,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CSCO-专委会委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委会主任委员、免疫治疗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湖北省免疫研究所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本文首发:医学肿瘤频道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