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强直性脊柱炎症?
人们都知道强直性脊柱炎不仅累及全身的各关节,还能够危及脏器受损,是致残率极高的疾病,所以,强直性脊柱炎经常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不仅能够缓解关节强直、肌肉萎缩,还能够提高免疫力,对于疾病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腰、骶部位的疼痛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状表现,在晨起的时候还表现为腰背部的僵硬感,适当的活动后症状会有缓解。因此,假如发生腰骶、髋关节部位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以及腰部僵硬感、活动受限时,就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
2、强直性脊柱炎中期症状:疾病到了中期时还会出现下背部和腰骶部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表现在晨起时扔有僵硬感,并自腰骶部向上蔓延,疼痛明显加剧,脊柱和胸廓活动均受限,患者会出现疲劳、乏力、气短、面色淡白、消瘦的表现,在检查时拍骨盆正位片位于骶髂关节部骨缘模糊不清,关节两侧的斑点状硬化骨形成。
3、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症状:晚期患者脊柱与全身关节疼痛严重,并伴有持续性不间断疼痛,患者会出现全身无力、消瘦、肌肉萎缩或部分消失、脏器功能衰退的表现,甚至出现脊柱的变形、驼背、活动功能消失,这时即使能够治疗,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孪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年内。发病年龄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 本病的全身表现一般不重,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
强直性脊椎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并侵犯4肢关节和其它脏器的全身性疾病.因本病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的钙化、骨化,部分病人最终导致脊柱的骨性强直,故目前国内外称之为强直性脊柱炎,英文名称为ankylosing-spondylitis,简称AS.从前述此病的发病率和好发年龄中可以看出,此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男性青少年健康的疾病,它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此病致残率较高:由此病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然后沿脊柱逐渐向上发展,而累及腰椎、胸椎、甚至颈椎.受累脊柱不仅出现腰背疼痛,而且可出现进行性活动受限,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使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间各韧带均会发生骨化,在X线片上使脊柱形成竹节状的骨性强直,有的则形成不同程度的驼背畸形,严重者不仅行动不便,而且两眼只能看地面.而本病约60%以上髋关节可受累,它不仅可使髋关节间隙变狭窄、而且可引起骨质破坏导致髋关节严重疼痛,而使病人髋关节不敢作屈伸活动,久之则致髋关节形成骨性强直,而失去活动功能,造成终身残废.由于髋关节受损而致残者约占髋关节变的30%左右,总的致残率约在15%~20%.只有60%左右的病人可维持工作和生活能力,但终身有各种不同程度的不适、痛苦和不便.
(2)此病不仅危及个人身心健康,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尤其给家庭的经济生活带来很大冲击.如按前述发病率和致残率推算,全国12亿人口中,患此病者大约在360~400万,大约可使15~1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有15~20万人可能为重症残废,不驻丧失工作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
(3)此病误诊率较高,约90%的病人在患病3年后确诊,因而贻误治疗者较多,而增加了此病的致残率.尤以此病约37%左右(我院资料)为儿童期患病,在一年以内确诊者只占5%,有的一年内误诊率可高达100%.而儿童期患病累及髋关节病变者较多,因此,其致残率更高,其危害性更大.
由于以上情况,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做好有关防治此病的宣传,普及此病早期症状和早期诊断的知识,基屈卫生工作者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此病的致残率.
治疗用中药追风舒筋丸配合汤药就可以很实惠,没有任何副作用,疗效好,疗程短。不要用西药,副作用太大.不要喝酒,不要劳累,注意休息。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