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僵直性脊椎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关节病变最为常见。它的最为显著的变化为关节的纤维化和骨性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以往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目前该名称已废用了达20年之久,理由是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亦绝对不是一种特殊部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因缺乏类风湿因子而又曾被命名为"血清阴性脊柱骨关节病",现在看来亦不确切,因为并不存在有"血清阳性脊柱骨关节病",同样属于此类病的很多,包括Reiter病、牛皮癣关节炎、肠源性关节炎、儿童期慢性关节炎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从公元前2、3千年的古埃及人骨骼标本中曾发现从第4颈椎至尾椎的所有椎体全部融合连接成一块骨骼。在古希腊与阿拉伯文著作中,都曾发现有类似的记载。在19世纪末时Strumpell和Marie对本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有了详细的放射学检查的记录。至70年代初,Brewerton等发现本病具有强力的HLA-B27抗原。
在发病率方面,白种人的发病率为0.05%,多见于男性,男女的比例大致为10∶1。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女性病例,无论在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都进展较慢。由于症状不够严重,诊断往往迟延,造成女性病例稀少的现象。女性病例往往为轻型或亚型,估计男女之间的比例约为7:3。
根据正常人HLA-B27普查的结果,B27阳性的人有20~25%的X线表示出骶髂关节和脊柱炎表现。假使将这种亚临床型和轻型的都统计在内,本病的发病率可高达1.5%。但也有报告HLA-B27阳性的人中,有5%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产生发生率高低不一致的原因是对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不一,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必须指出,不是凡发现有骶髂关节炎且伴有症状者都可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哥 你咋了 你得这病了?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
在我们没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简称“强脊炎"。
所谓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独立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肋椎关节,早期可以表现为背部、臀部、髋部疼痛为主,最终以脊柱强直而致残的病症称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被称为“龟背风”、“竹节风”、“大偻病”、“骨痹”。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是素体阳虚、肝肾阴精亏虚,督脉失荣,又巧遇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互为因果而犯病。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起病多隐匿,早期可表现为远端关节疼痛,逐步发展为臀部、髋部、下背部呈间歇性钝疼,有僵硬感或坐骨神经痛,病程迁延数月或数年后,可突然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较严重性疼痛。病人常有晨僵感,在天气寒冷和潮湿及劳累和感冒时症状可恶化。
还有些病人可有不明原因的虹膜炎、全身疲劳感、厌食、体重减轻和低热等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关节受累最为严重,但也可累及全身任何关节,形成关节炎。
1·骶髂关节炎:是多数病人首先出现的受累症状,主要表现为:腿疼、大腿根部疼长放射到一侧或两侧臀部,偶尔放射到大腿。
2·腰椎关节炎:多表现为病人背部疼痛不适和运动功能障碍,查体时腰部骨突关节可有直接触痛,脊旁肌肉明显痉挛,腰椎脊柱变直或弯曲,不能伸直可并发腰椎病。
3·胸部关节炎:多表现为病人上背部疼痛、胸神经疼痛、胸廓扩张运动受限,吸气时疼痛明显。
4·颈椎关节炎:多表现为病人颈部僵直,不能低头视物,视野受限,看人连轴转等,可并发颈椎病。
5·周围关节炎:多表现为肩周炎、髋关节炎等表现。病人可以出现“鸭步”状态,可并发股骨头坏死。
以上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和体征。最有力的诊断辅助检查是骶髂关节的X光片,HLA-B27的两项检查。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西医目前尚无阻止本病进展的有效疗法,最好的药物是免疫制剂,但副作用相当大,尤其是对肝脏、肾脏的损害比较明显;在没有治疗好这个病之前,又给患者增加了新的病症,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目前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疗效确切,能够及时控制病情,解除疼痛,减少致残,恢复关节功能。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及时积极妥善的早期治疗与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这对今后病情的稳定、预防和发展、畸形至关重要。
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分三种证候:1·肾虚督寒证 2·肝肾两虚筋骨失荣证 3·督脉邪壅久郁化热证
我根据强直性脊柱炎三种不同的证候、不同症状、不同表现,运用付氏中药换血疗法对不同的病人进行辩证论治,经过一到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被控制,疼痛得到缓解,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经过四五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
本人根据多年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经验,总结出一套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三字经:
站要立、坐要直、卧要板、忌用枕、防外感、注保暖、多营养、适休息、多锻炼、治要早、心要宽、病可痊。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