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做手术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指引:
1. 临床证据显示存在穿孔或即将穿孔应行急诊手术。推荐等级:强烈推荐(基于中等质量证据,1B)。
重症结肠炎的诊断以“Truelove及Witts”标准为诊断依据,10 具体为血便>6次/天,体温>37.5°C,心动过速(心率>90次/分)、贫血(血红蛋白30 mm/h)。11中毒性或爆发性结肠炎表现为血便>10次/天,体温>37.5°C,心动过速(心率>90次/分)、贫血需输血纠正、血沉增高(>30 mm/h)、影像学检查提示结肠扩张、腹胀伴有压痛。11 当横结肠扩张至直径超过150px时诊断为中毒性巨结肠。12,13 中毒性肠炎手术率约20%~30%,一般行次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造口。14,15
中毒性结肠炎患者如出现穿孔,不管是游离穿孔还是穿孔已被包裹,死亡率均高达27%~57%。16,17 其死亡率亦随穿孔与手术时间间隔延长而增高。16,18 药物治疗可能掩盖穿孔的征象。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的结肠扩张、结肠壁积气、局部腹膜炎恶化或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都可能提示穿孔。17,19,20 同样,局部腹膜炎提示存在局部炎症或即将穿孔。21 无结肠扩张也可发生穿孔,此类患者常缺乏典型腹膜炎体征。16
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提示预后不良。有研究分析了180例中毒性结肠炎患者,11(6%)例出现MSOF。全组总体死亡率为6.7%,但在12例死亡患者中有8例MSOF。22
2. 对于中重度结肠炎应及早进行手术评估。推荐等级:强烈推荐(基于低质量证据,1C)。
虽然大部分医生赞成对伴有败血症或暴发性/中毒性结肠炎的UC患者需进行外科急会诊,但没有高质量的文献就病情较轻的患者的会诊时机进行研究。胃肠内外科专家最近达成共识,提出这些患者经过初次内科治疗失败或已考虑使用单克隆抗体或环孢素,应行外科会诊。23 需要强调的是,初次内科治疗反应佳的患者最终也有20%至80%需要行结肠切除术。24-27 早期外科介入不仅符合患者的临床病程,而且为日后的手术治疗提供信息以及解疑。外科会诊最好在择期情况下进行,避免在出现穿孔或临床情况恶化时才急会诊。同时邀请造口治疗师参与也很有价值,如需要造口可提供宣教以及术前造口定位。28,29
3. 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或经恰当的内科治疗48至96小时后病情无明显改善者应考虑二线药物或手术。推荐等级:强烈推荐(基于中等质量证据,1B)。
内科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恶化或病情稍稳定后一段时间内无改善即认为内科治疗失败。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息单抗、阿达木单抗)已被证明在住院患者中作为补救治疗是有效的。30-32 短期有效率(即避免手术并停用激素)约为25%(20%~90%)。据报道,激素耐受型UC患者在急性发作后使用英夫利息单抗大约90%短期内可避免手术,33 但英夫利息单抗作为补救治疗的作用仍有待研究。使用生物制剂的主要顾虑是大部分患者最终仍需手术治疗以及感染性并发症带来的安全性问题。33-38 有限的证据表明,重症结肠炎静脉使用环孢素比标准的激素治疗更为有效,39-41 因此有人提出应把它作为行结肠切除术前的二线药物,部分原因是环孢素起效快、半衰期短。42 在其他治疗失败后使用单克隆抗体或环孢素进行序贯“补救”治疗的效果欠佳,一般不予推荐。43-45
如患者病情得到初步改善后却未进一步好转,此时手术指征以及手术时机更难掌握。不管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环孢素,若大便次数>8次/天,或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3~6次/天且C反应蛋白>45 mg/mL,患者在当次住院期间手术概率为85%。46 若患者具有使用单克隆抗体或环孢素的禁忌症或拒绝使用,或激素治疗失败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结肠扩张,该情况下出现巨结肠的风险增高。47 继续观察可能耗尽患者的生理储备,但不一定增加除穿孔以外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5 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内科治疗48~96小时病情无改善或恶化应作为手术指征,14,18,19 但观察期间继续内科保守治疗的最佳时间,特别是“二线”药物的使用,目前尚无相关研究。
4. 判断二线药物或“补救”治疗疗效的时机应该在治疗起始后5~7天。推荐等级:强烈推荐(基于低质量证据,1C)。
在对照研究中环孢素及单克隆抗体治疗平均起效时间为5~7天。31,39,40 一组基于人群的有关UC手术时机的数据显示随着手术时间由3~6天(OR:2.12;95% CI:1.13~3.97)延至11天(OR:2.89;95% CI:1.41~5.91),死亡率逐渐增加。48推延手术的时间将可能导致生理储备恶化,加重营养不良,不适当地延迟手术并不能使患者获益。49
难治性结肠炎
1. 慢性结肠炎内科治疗无效时即具有手术指征。推荐等级:强烈推荐(基于中等质量证据,1B)。
难治性UC是最常见的手术指征之一。强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可能不足以完全控制症状,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即使治疗有效,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应指出,不能耐受药物毒副作用和依从性差的患者也可考虑外科治疗。
UC致残性肠外表现亦是手术指征之一。通常来说,巩膜炎、结节性红斑、活动性口腔溃疡和大关节病变等病变提示更有结肠切除的必要。而肝脏、血管、血液、心肺及神经等系统的并发症通常不是结肠切除的指征。最后,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是难治性UC的另一种形式,也是行结肠切除术的指征之一。尽管采用最大剂量的营养和药物治疗,生长发育障碍仍然持续存在时应考虑外科治疗。有数据报道显示,外科切除在“追赶”生长阶段方面的作用至少与免疫抑制剂效果相近。50–52
癌症风险与风险监控
1. 长期UC患者应接受结肠镜风险监测。推荐等级:强烈推荐(基于中等质量证据,1B)。
对UC患者进行监测的依据包括存在相关的高危因素、文献报道以及专家组共识(以早期发现癌前或癌性病变、降低死亡率为目标)。癌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结肠疾病的严重程度、全结肠炎(累及脾曲近端)和病程迁延(>8年,全结肠炎)。53,54来自共识的证据也包括UC的诊断年龄低,这往往与大肠癌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53另外一些高危因素包括IBD家族史55以及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56–58 虽然有荟萃分析表明UC患者大肠癌的累积风险10年为2.1%、20年为8.5%、30年为17.8%,59而以人群为基础的系列研究所报道的年发病率较低,为0.06%到0.2%。60,61尽管如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被普遍认为与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即使无生存获益的相关数据,亦推荐对这些患者进行结肠镜检监测。一项Cochrane更新报道表明“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在广泛结肠炎病变的患者中结肠镜检监测与更长的生存时间相关(RR, 0.81; 95% CI, 0.17–3.83)。62但作者同时指出,接受定期内镜监测的患者中通常能够在早期发现癌症,总体预后相对较好。
对于广泛性结肠炎患者(病变累及脾曲近端),建议其在发病8年后即开始接受内镜检查,并保持每1到2年一次规律的结肠镜监测。监测的时间将取决于活检标本是否发现不典型增生(见下文)。以往基于专家的意见建议, 对于左侧病变的患者(病变位于脾曲远端), 监测应在发病后15年开始;63-66 然而,最近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认为推荐不同的监测间隔的证据还不够充分。67连续两次结肠镜监测阴性的患者可将结肠镜监测间隔延长至1到3年,具体时间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来制定。63此外,数据表明伴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更高,发病25年中癌症或不典型增生的累积风险接近50%。58因此,推荐这类患者坚持每年进行内镜监测,即使之前监测结果为正常。
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是否必须手术?应怎样彻底治疗?
尽可能不要手术治疗,你目前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因为我不知道你还服用了那些药物?你的肠道炎症在那些部位?整个结肠?或者是一部分肠断?根据炎症部位选择药物治疗,因此建议近期做一次肠镜,了解目前的炎症部位?还有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刘占举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