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法?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法近年来主要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1、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期,特别是重型和暴发型者应住院治疗,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待病情好转后酌情给予流质饮食或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饮食。2、水杨酸偶氮磺胺类药物 一般用水扬酸偶氮磺胺吡啶(简称SASP)作为首选药物,适用于轻型或重型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疗效较好。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患者,可控制炎症,抑制自体免疫过程,减轻中毒症状,有较好疗效。常用氢化考地松,或地塞米松每日静脉滴注,疗程7-10天,症状缓解后改用强的松龙口服,病情控制后,递减药量,停药后可给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发免复发。4、硫唑嘌呤 为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慢性反复发作者。5、抗生素 对暴发型及重型者为控制继发感染,可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等治疗。6、灌肠治疗适用于轻型而病变局限于直肠,左侧结肠的患者。7、手术治疗 并发癌变、肠穿孔、脓肿与瘘管、中毒性巨结肠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均是手术的适应证。病程一般呈慢性迁延过程。有反复急性发作者预后较差、轻型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良好;暴发型、有并发症或年龄在60岁以上者,预后很差。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疗法有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本病的诊断多依赖于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临床类型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初发型四种,其主要并发症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在治疗方面,主张进行辨证治疗,主要分为:
肠道湿热证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脓血,便次较多,口干口苦,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方剂:芍药汤。常用药物:黄连、黄芩、白芍、木香、甘草。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如热盛入络,出血不止,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栀;湿浊较重,舌苔垢腻,加石菖蒲、生苡仁、败酱草。
主要症状有腹部隐痛,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稍进油腻则腹痛腹泻,神疲乏力,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湿。方剂:参苓白术丸。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陈皮、甘草。临证加减:如食欲不振,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加神曲、焦山楂;肝郁脾虚,腹部隐痛,痛则欲泻,合以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加木瓜;脾肾两虚,大便稀薄,或五更黎明腹泻,畏寒怕冷,加理中丸(党参、干姜、白术、甘草)、四神丸(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
肝肾阴虚证
主要症状有大便干结不畅,夹有粘液,或便下脓血,形体消瘦,口干,或有低热,舌质光红无苔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方剂:六味地黄丸。常用药物:干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枸杞子、白芍。临证加减:阴虚络涩不畅,腹痛或腹有包块加当归、桃仁、赤芍、莪术;阴虚血热,便夹鲜血,加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地榆、仙鹤草;排便不畅,加决明子、何首乌、当归。
除了药物治疗外,注意生活的调摄对本病的康复也十分重要,一般宜进食低纤维,低脂肪,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对有或可疑不能耐受的食物,如牛奶、花生等尽量避免,忌食辛冷刺激之品,戒烟酒。腹痛腹泻者,宜食低渣、低脂肪、低乳糖饮食,特别是对病情较重,脓血便明显,营养不良的患者,可采取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的方法治疗,病情特别重的,应采取全肠外营养治疗。长期出血的病人,注意补充铁剂。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避免劳累过度,防止肠道感染,增强体质,对预防本病的发作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