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粘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本病的诊断多依赖于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临床类型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初发型四种,其主要并发症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在治疗方面,主张进行辨证治疗,主要分为: 肠道湿热证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脓血,便次较多,口干口苦,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方剂:芍药汤。常用药物:黄连、黄芩、白芍、木香、甘草。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如热盛入络,出血不止,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栀;湿浊较重,舌苔垢腻,加石菖蒲、生苡仁、败酱草,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但有时难以绝对定量。
2.肠狭窄:
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其原因的因为粘膜肌层的增厚,或假息肉呈团阻塞肠腔。
3.肠穿孔:
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在严重型。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对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中毒性肠扩张
临床表现为肠管高度扩张并伴有中毒症状,腹部明显胀气,最明显的扩张部位在横结肠,体检腹部可有压痛甚至反跳痛,肠鸣音显著减弱或消失。
5.结肠癌
目前已共认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癌的机会要比同年龄和性别组的一般人群明显为高,一般认为癌变趋势和病程长短有关,病程15-20年后,癌变的危险性大约每年增加1%。
息肉:发生率10%~80%,常称这些息肉为假性息肉。
7.内瘘: 肠腔与肠腔或肠腔与其他空腔脏器(如膀胱、阴道等)互相粘连,形成内瘘;肠腔与皮肤相通形成外瘘,虽较少,但偶有发生。
8.肛门及肛周疾病: 如肛裂、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痔脱出等。
9.其他系统并发症如非特异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口炎及腮腺炎,以及脂肪肝、小胆管周围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引发肠内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内并发症主要有以下七个:
(1)急性结肠扩张:常发生于横结肠或全结肠,老年人及危重病人易发。临床表现为胀气尤着,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腹部x线平片示结肠扩张,由于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临床又称中毒性巨结肠。低血钾症,抗胆碱能药物、吗啡制剂及灌肠可成为诱发因素。结肠扩张病机可为肠壁平滑肌张力极度下降和肠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受破坏所致。
(2)溃疡穿孔:多在结肠扩张基础上,继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主见于急性暴发型或有中毒性结肠炎并发症者,亦可见于乙状结肠镜检时。
(3)并发大出血:溃疡侵蚀较大血管时,可见结肠大出血,易致休克。
(4)肛周疾病:常见有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痔疮等。
(5)结肠癌:多见年轻病人,病情越长可能性愈大。病变越广泛,其癌变率越高。目前,病程在5年内癌变罕见,10年癌变达20%,25年以上可高达40%。
(6)结肠假息肉形成:常见,大小不等,多呈多发性弥漫性分布。
(7)结肠狭窄与肠梗阻: 多由粘膜增厚或粘膜下广泛纤维化所致。表现为多发性,以直肠多见,横结肠次之,这是导致肠梗阻的原因,多为不完全性梗阻。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