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有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吃枇杷吗?
枇杷少吃可以。你也要考虑益气之类的方法来治疗,不要空等,那是浪费时间。但是你需要找个好中医来治疗,这个病与肺、肠道有关,这是你需要注意的,否则就上人家的当了。
更多中医话题,可到 浏览。
无论如何,祝早日康复。可以吃但是不会有什么效。吃水果都不影响。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就可以了。肯定不行!
慢性结肠炎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
1.瓜果。主要指各种新鲜瓜果,如西瓜、香瓜、黄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生梨等。虽然瓜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素,但对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来说,也在禁忌之列。因为瓜果大都性属寒凉,会损及脾阳,又易滋生湿邪,困阻脾胃的运化功能,有的还有滑肠作用,从而导致腹泻频作,影响疗效。
2.牛奶。牛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维生素,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食品。但是,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却不宜饮用。有些特别敏感的患者饮用后,很快就会出现肠鸣、腹泻。原因是牛奶虽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可又有“滑润大肠”的作用,因此慢性结肠炎患者应慎服牛奶。
3.油腻食物。主要指荤油类食物,如红烧肉、排骨、肉馅包子,馄饨及鸡、鸭炖煮的浓汤等。这些食物都含有动物类脂肪,慢性结肠炎患者食用后,往往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所以也不宜食用。
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忌口的食物也是引人而异的。很多患者往往对某一种食物反应明显,而食用其它一些食物却影响不大,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对导致大便失常的食物需“忌口”;而对食用后并无影响的食物并不需要禁忌。只要患者在平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可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食忌规律。
一般来说,只有当患者的大便完全恢复正常之后,不再出现粘冻和腹痛等症状,并经内镜检查,证实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已经消除时,才可以解除禁忌,吃想吃的东西。
慢性结肠炎应该吃什么水果为好
1.避免受凉,控制情绪外,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病在发作期、缓解期不能进食豆类及豆制品,麦类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产气食物。因为一旦进食,胃肠道内气体增多,胃肠动力受到影响,即可诱发本病,甚至加剧症状。
2.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可适量食用。
3.慢性结肠炎病人多是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4.慢性结肠炎病人还应密切观察自己对各种食品的适应性,注意个体差异。如吃一些本不应对肠道造成影响的食品后腹泻加重,就要找出原因,摸索规律,以后尽量不要食用。
5.患者平常应加强锻炼,如打太极拳,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
6.注意腹部保暖。1.避免受凉,控制情绪外,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病在发作期、缓解期不能进食豆类及豆制品,麦类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产气食物。因为一旦进食,胃肠道内气体增多,胃肠动力受到影响,即可诱发本病,甚至加剧症状。
2.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可适量食用。
3.慢性结肠炎病人多是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4.慢性结肠炎病人还应密切观察自己对各种食品的适应性,注意个体差异。如吃一些本不应对肠道造成影响的食品后腹泻加重,就要找出原因,摸索规律,以后尽量不要食用。
5.患者平常应加强锻炼,如打太极拳,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
6.注意腹部保暖。慢性结肠炎的食疗药膳
(1)饮食治疗:
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适当减少饮食中纤维素成分,以易消化富含叶酸、铁、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流质饮食为宜。避免牛奶及乳制品。严重者最初几天宜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
(2)心理治疗: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尽量全身放松,精神过度紧张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舒乐安定等。
(3)食疗:
①健脾止泻糕:
鲜山药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实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乌梅4枚、果料及白糖适量。制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适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实米共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有健脾止泻之功。
②百合粥:
芡实、百合各60克。上两味药放入米粥内同煮成粥,主治脾虚泄泻。
③紫苋菜粥:
紫苋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苋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④银花红糖茶:
银花30克,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⑤石榴皮红糖茶:
石榴皮1-2个,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⑥车前草60克,灶心土60克,生姜3克,水煎服。多喝水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