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正在使用EGFR基因突变靶向药物,那么EGFR靶向药物有哪些?
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也是所有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为17%,国内患者接近30%~40%,肺腺癌高达60%左右。再加上EGFR抑制剂的高反应率和优异的疗效,尤其是在亚种患者临床试验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些药物也被誉为“上天赐予东方人的礼物”。
目前,EGFR突变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中获批最多的药物之一。可用于此类突变患者的国内外靶向药物数量已超过两位数。有这么多选择,患者自然会比较迷茫。
这么多EGFR抑制剂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使用,使用顺序重要吗?小细胞肺癌患者创造了“奇迹”EGFR抑制剂。
PART 1、上市的 EGFR 抑制剂
目前市售的EGFR抑制剂按其特性分为三代。从这三代药物的特点,我们将带您系统了解该类型的靶向药物。
第一代:EGFR靶点的“开拓者”和“创始人”
关键词:可逆结合、高耐药风险、高渗透率
批准药物: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
最初,科学家发现EGFR蛋白在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远高于正常细胞,并以此为突破口研发出第一代EGFR抑制剂。自2003年首个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获得FDA批准以来,FDA批准的第一代EGFR抑制剂包括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
这些药物的共同点是化学结构上具有相同的喹唑啉母环,主要通过与ATP竞争性结合来抑制细胞内EGFR蛋白的功能。外显子缺失和外显子21点突变。
除突变细胞外,第一代EGFR抑制剂还可抑制正常细胞中EGFR蛋白的功能,导致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由于药物与靶点的结合是可逆的,因此第一代EGFR抑制剂具有较高的耐药风险,通常发生在连续用药1年左右后,最常见的耐药突变为突变型。
第二代:结构更好,缓解期更长
关键词:不可逆结合、疗效更佳、耐药风险更低
获得批准药物:阿法替尼、达克替尼
与第一代药物不同,第二代EGFR抑制剂改善了药物的化学结构,除了与EGFR上的ATP结合位点竞争可逆,除了局部结合外,还可以进行烷基化或与EGFR特异性氨基酸残基共价结合,即不可逆结合。目前FDA批准的第二代EGFR抑制剂包括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
在 2016 年 ESMO 大会上,全球首个第一代和第二代 EGFR 抑制剂吉非替尼和阿法替尼 LUX 的头对头比较试验——肺 7 试验公布了一项初步研究的数据。这是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抑制剂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很显然,第二代药物阿法替尼将进入下一轮。
LUX-Lung 7 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接受第二代 EGFR 抑制剂阿法替尼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27.9 个月 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24.@ >5个月;接受阿法替尼治疗的患者治疗失败的中位时间为 13.7 个月,而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治疗失败的中位时间为 11.5 个月,很明显患者用阿法替尼治疗的总体有效治疗时间更长,疾病控制良好。
与第一代药物相比,第二代EGFR抑制剂在避免耐药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第二代EGFR抑制剂研发的逻辑是,如果药物更有效,耐药性可能会出现得更晚,甚至不会出现。因此,第二代EGFR抑制剂采用不可逆的共价结合方式,在临床上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但仍不能用于治疗第一代EGFR抑制剂后出现耐药突变的患者,如突变型患者等等。
耐药后如何治疗?——在如此迫切的需求下,第三代EGFR抑制剂应运而生。
第三代:耐药和初治,疗效显着
关键词:克服上一代耐药,一线治疗疗效更好,大脑活动更强
p>
获批药物:奥希替尼、阿美替尼、福美替尼
2015年,FDA批准了首个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填补了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抑制剂耐药后的长期治疗困境。除了针对最常见的耐药突变外,奥希替尼对常见的EGFR突变类型,如外显子18、19、21突变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奥希替尼选择性好,对未突变的野生型EGFR蛋白作用弱,脱靶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当然,与第一代EGFR抑制剂相比,奥希替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那就是奥希替尼具有更强的脑穿透性,对脑转移患者也有更好的疗效。
在中国,也有两款第三代EGFR抑制剂获批上市,疗效与奥希替尼无异。
这一代药物的特点代表了EGFR抑制剂发展的主流方向:脱靶毒性更小导致不良反应更少,更强的靶向靶向带来更好的疗效,耐药性更小,靶向药物的能力更强抗性突变,以及由于更强的脑穿透能力而治疗脑转移的能力。一种能将多种优势合二为一的药物,必将成为下一代“明星药物”。
PART 2、研究中的新药
在适应症方面,目前的第三代药物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常见的EGFR突变亚型,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完全匹配这些药物的适应症。在目前正在开发的EGFR抑制剂中,很多新药都集中在这些未满足的适应症上。
第四代EGFR抑制剂
虽然他们能够破译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抑制剂中最常见的突变,并为避免耐药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第三代EGFR抑制剂也存在对第三代EGFR进一步耐药的可能抑制剂。 // 和 // 三重突变是对第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后最常见的突变类型,约占20%~40%。目前,现有药物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市场需求再次空白。
该突变型的第四代EGFR已进入临床试验,国内外均有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份满意的“答题卡”会送来。
EGFR/c-MET“双抗体”
在EGFR抑制剂耐药的患者中,MET异常的患者比例较高。超过 20% 的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由于继发性 MET 异常而产生耐药性。因此,一种既能抑制EGFR又能抑制c-MET的“双抗体”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发方向。来自临床研究的数据也证明,此类药物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耐药患者,还可以用于治疗一部分对EGFR抑制剂不敏感的亚型患者。
以目前获批的EGFR/c-MET“双抗体”JNJ-6372为例。在试验中,该药对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患者的总缓解率为40%,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8.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 @2.8 个月;联合第三代EGFR抑制剂拉泽替尼治疗奥希替尼耐药患者,总体缓解率为36%。
目前,此类药物的临床试验进展迅速。想尝试此类药物的患者可以咨询Gene ()了解详情。
结构优化的新药
还有一些EGFR抑制剂,采用了与目前上市药物完全不同的新结构。这样的结构特征反映在这部分新药临床试验中,有迹象表明已经接受过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EGFR抑制剂的患者可以入组。
目前,这些药物的适应症大多集中在一些相对罕见的EGFR突变亚型。
PART 3、关于EGFR抑制剂的使用
了解了EGFR抑制剂的现状后,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EGFR抑制剂的应用和疗效。
盲测,曾为中国患者创造“奇迹”
因为亚洲人EGFR突变的阳性率比较高,而且EGFR抑制剂的疗效比较好,价格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所以这种对EGFR抑制剂进行盲测的做法在患者中是存在的。
EGFR抑制剂可在中国推广,其对中国患者的优良疗效已通过临床试验得到验证。其实也有赖于中国专家最初的勇敢尝试。
当然,现在各种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完全超越了十年前的水平。所以,如果有机会,大家最好还是完善一下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准确指导用药。
“1/2+3”或“3+X”
目前,除第一代EGFR抑制剂外,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已获批一线治疗适应症,也就是说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有两种选择一线治疗。
至于“先用哪一代药”,指南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除了指南建议外,许多临床研究也试图回答这个重要问题。根据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特点,临床上衍生出“1+3”、“2+3”、“3+X”等多种治疗方案。
1)“1+3”,中位总生存期 58.0 个月
2019年WCLC会议报告指出,采用“1+3”治疗模式,即在接受第一代EGFR抑制剂耐药后继续使用第三代药物的患者中,总体中位值突变患者生存期可达58.0个月!
2)“2+3”,中位总生存期 47.6 个月
同一份报告还指出,在“2+3”模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耐药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可达41.3个月。
在2020年发表的真实世界研究中,第三期研究指出,采用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的“2+3”序贯治疗方案,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47.6个月,预计2年总生存率为85%;目前数据成熟度只有3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X”,更多受益患者
以上两种方案的生存数据都非常可观,只要能对药物产生反应,坚持完成所有的治疗,那么就有近一半的概率能够跨过5年生存阈值。但现实统计显示,“1+3”计划惠及25%左右的人口,“2+3”计划更低,仅为10%左右。虽然效果不错,但如果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忍受,无法完成治疗,那么这样的好效果也只是高低不一,很少有人认同。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方案的实施,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根据Ⅲ期试验结果,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8.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总生存期为 18. 38.6 个月。研究人员认为,采用“3+X”序贯方案,预计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可超过40个月。
基于国内患者的三代EGFR抑制剂的3项一线临床试验也给出了类似的优异结果:
研究人员指出,“3+X”方案的缓解率将远超“1+3”和“2+3”方案。以奥希替尼为一线治疗,优势将最大程度体现在受益患者数量上。
EGFR抑制剂vs脑转移,效果如何?
相信很多关注Gene 的读者都看过我们之前的文章《20个脑转移5周都消失了!肺癌脑转移=死亡通知?选对方案,连放疗都不要!》
文中提到的一个经典案例是创制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患者治疗前,脑部MRI检查显示其颅骨大小不一的转移病灶超过20个。但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5周后,患者颅内病灶就完全消失了!
除奥希替尼外,其他EGFR抑制剂对脑转移瘤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 一、第二代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等)治疗颅内病变的反应率为60%~70%;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阿美替尼、福美替尼等),在治疗对一、二代药物耐药的患者中,颅内病灶缓解率仍高达60%~70%,控制率接近100%。
已获批上市的三款第三代EGFR抑制剂在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颅内病灶中取得了优异的缓解率:
这说明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放疗,或者颅内转移灶数量过多等),可以先考虑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对药物反应良好,很有可能靶向药物治疗可以为脑放疗提供条件,甚至部分患者可能希望直接通过药物治疗彻底消除病灶。
新药研发为“难治”突变带来新希望
2022年ESMO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提到了这么一句话,早期的一篇报道低估了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 )的患病率。
主要限于当时检测到的水平,我们一直认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EGFR突变亚型,占所有EGFR的2%~6%。但最近随着下一代测序(NGS)的发展和普及,我们逐渐意识到这个比例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约占所有已识别的EGFR突变的12%。
与EGFR经典突变体相比,晚期患者的预后更差。对于EGFR抑制剂治疗的原发性耐药,其预后与接受化疗的野生型(EGFR阴性)患者基本相同。相似。
在 2021 年世界肺癌大会 (WCLC) 上公布的一项回顾性分析结果比较了具有常见 EGFR 突变的患者 () 和接受 EGFR 抑制剂(包括 EGFR 抑制剂)的 EGFR 患者在真实世界条件下的情况。各种标准治疗的疗效。
该研究共筛选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接受EGF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共76例)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比患者(共2749例)高出170%!
在真实世界的治疗条件下,这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2.86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 7.46 个月;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10.45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 25.49 个月。
即使是在EGFR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屡获佳绩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也未能取得突破。 “障碍”。
荷兰的一项试验使用大剂量奥希替尼(160 mg)治疗 24 名 EGFR 阳性、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总体缓解率为27%,其中临床完全缓解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5.5 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 8.2 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 8.2 个月。位总生存期 15.8 个月。 21% 的接受治疗的患者需要减少剂量。
虽然增加剂量,但27%的缓解率仍与其他报道相近,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患者耐受性不理想。
然而,新药的研发给这些“难治性突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同年的ESMO会议上,公布了一项福美替尼的靶向疗效数据,引人瞩目。队列 1 中的所有 10 名患者都接受了至少一项评估。截至2021年4月30日,目前中位治疗时间为3.5个月,其中7例患者达到临床部分缓解,也就是说目前临床缓解率为70%! 5例患者的反应已得到确认,2例患者正在等待进一步确认。
10例患者均观察到靶病灶减少,范围从3%到7<@2.3%,目前疾病控制率高达100%!
作为初步研究结果,70%和100%可以说是相当鼓舞人心的,在这个适应症上超越奥希替尼的潜力很大。当然,由于目前只披露了小样本的检测结果,我们更期待这款药物的潜力,期待进一步的检测数据的披露。
目前,福美替尼在患者中的临床试验仍在招募中。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该药物的临床试验项目,可以联系Gene 。
扫描添加患者群,我们与你一起抗癌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