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EGFR突变的发现成为肺癌精准治疗的开端。 2002年,首个具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酪氨酸酶抑制剂(TKI),全球首个肺癌原研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在日本率先获批。
EGFR是一种跨膜蛋白,可以感知细胞外信号并将其传递到细胞内,从而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一旦发生某些 EGFR 过度激活,例如外显子 18-21 之间的突变,细胞就会失控生长并形成肿瘤。 EGFR突变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这一关键信息在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获批上市时并不知晓。
2004年,肺癌治疗史上两篇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作用的文章同时发表在《》和《新的》两本权威期刊上。 :EGFR酪氨酸激酶区基因突变与EGFR-TKI疗效有关,即患者是否有EGFR突变可以有效预测吉非替尼的疗效和敏感性 2004年进口原研吉非替尼在我国获批使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为我国肺癌靶向治疗带来了第一缕阳光,开启了我国晚期靶向治疗的时代。
2005年,吉非替尼在肺癌治疗过程中遭遇了“滑铁卢”。 ISEL研究发现,吉非替尼不能显着改善非选定人群中复发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可显着提高亚洲既往接受过治疗的难治性晚期患者的总生存期,并实现平均 4 个月的 OS 获益[3]。随后几年进行的研究发现,吉非替尼在非选择性人群中没有明显的疗效优势,但在亚洲、腺癌、不吸烟和女性患者中,吉非替尼明显优于常规化疗。
不幸的是,在这个阶段,肿瘤学界没有意识到关键问题是患者的 EGFR 突变状态,而不是种族。
从ISEL到,续写重生传奇,美国、日本等国已经开展了多项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但遗憾的是,在研究报告发表之前,吉非替尼疗效评价并没有完美的预测指标,尚不清楚哪些人群真正受益于吉非替尼,上述人群中可能受益的具体生物学机制是什么。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平行、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由我国香港中文大学Tony Mok教授领导。铂双药化疗的疗效,当时是晚期肺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该研究成果于2008年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并于2009年正式发表在《New of》上。这也是中国肺癌学者首次入选世界权威医学杂志。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中,进口原装吉非替尼组的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率为24.9%,而卡铂-紫杉醇组仅为6. 7%。 %,吉非替尼显着降低了 26% 的疾病进展风险,而在未选择的人群中,吉非替尼的 PFS 并不明显优于化疗(5.7m vs 5.8m)。
在纳入研究的所有1217例患者中,437例患者通过基因检测评估EGFR突变,检测结果显示261例患者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研究结果表明,与铂类双药化疗相比,吉非替尼可显着降低 EGFR 突变阳性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 52%,同时显着延长 PFS(9.5m vs 6. 3m) ),而在 EGFR 突变阴性或未知 EGFR 突变状态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并未实现 PFS 获益。
研究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也显着高于化疗组(71.2% vs 47.3%) 吉非替尼除了疗效显着外,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化疗,3、4级不良反应率28.7% vs 61. 0%,吉非替尼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和肝酶升高。
该研究是第一个确定吉非替尼在EGFR突变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地位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开启了人类抗癌治疗的新篇章,也开启了肿瘤精准靶向治疗,尤其是肺癌靶向治疗的序幕。
2010年,根据研究结果,我国批准吉非替尼用于EGFR突变阳性晚期的一线治疗。
吉非替尼被誉为“上帝赐予东方人的礼物”。 EGFR突变率与种族、病理类型、吸烟状况、性别等有很大关系。一项针对亚洲 7 个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泰国、越南、菲律宾和印度)新诊断肺腺癌患者 EGFR 突变的前瞻性研究发现 [5],亚洲地区肺腺癌 EGFR 突变率一般人群为51.4%,远高于欧洲人群的EGFR突变率。我国肺癌患者中,85%为患者,其中30%-40%为EGFR突变阳性。因此,由于 EGFR 突变率高,亚洲人群是靶向治疗的有利人群。十年来,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兼顾疗效和安全性,可谓“上天赐予东方人的礼物”。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