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在导致死亡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2019年9月17日,美国FDA批准K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之前接受系统治疗后有疾病进展且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或放疗的晚期非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子宫内膜癌患者。
K药联合仑伐替尼的疗效在Study 111 (NCT02501096)中进行了研究,这是一项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多队列试验,纳入了108例至少接受过一次系统性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K药(每次200 mg,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联合仑伐替尼(每次20 mg,每日一次)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本次试验主要疗效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和持续反应时间(DOR)。
108例患者中,87%的患者为非MSI-H或dMMR子宫内膜癌,10%的患者为MSI-H或dMMR子宫内膜癌,3%的患者肿瘤状态未知。94例非MSI-H或dMMR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基线特征为:中位年龄66岁,62%的患者为65岁及以上;86%的患者为白人,6%为黑人,4%为亚洲人,3%为其他种族;ECOG评分为0(52%)或1(48%);94例患者均接受过子宫内膜癌的全身治疗:51%的患者接受过一次,38%的患者接受过两次,11%的患者接受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全身治疗。
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ORR为38.3%,CR为10.6%,PR为27.7%;中位DOR为NR(not reached 未达到),DOR≥6个月的患者比例为69%。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65%)、肌肉骨骼痛(65%)、高血压(65%)、腹泻(64%)、食欲下降(52%)、甲状腺功能减退(51%)、恶心(48%)、口腔炎(43%)、呕吐(39%)、体重减轻(36%)、腹痛(33%)、头痛(33%)、便秘(32%)、尿路感染(31%)、发声困难(29%)、出血(28%)、低镁血症(27%)……
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有:高血压(38%)、疲劳(17%)、腹痛(6%)、恶心(5%)、出血(4%)、腹泻(4%)、尿路感染(4%)、肌肉骨骼痛(3%)、低镁血症(3%)、体重减轻(3%)、跖掌红斑感觉异常综合征(3%)、皮疹(3%)、呼吸困难(2%)、甲状腺功能减退(1%)、头痛(1%)。
仑伐替尼是一种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VEGFR1 (FLT1)、VEGFR2 (KDR)、VEGFR3(FLT4)激酶活性的激酶抑制剂。仑伐替尼除了抑制其他激酶的正常细胞功能外,还抑制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FGFR1、2、3和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KIT、RET在内的激酶活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Keytruda是一种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单克隆抗体。如有需要,请咨询海外医疗医学顾问: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乐伐替尼/仑伐替尼(LENVATINIB)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数据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仑伐替尼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