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EGFR (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是非细胞肺 ( ) 中最常见的激活突变。在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后的耐药机制中,最常见的是获得性,这些患者可以继续接受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治疗;二是MET扩增(c--,c-Met,间充质上皮转化),这类患者结合EGFR靶向药物和MET抑制剂也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如何选择药物尚不清楚用于联合治疗。
2019年6月,WD先生因不明原因头部不适和全身乏力来我院就诊。头颅MRI显示右颞叶实质肿块,胸部CT也显示左上肺肿块。为了缓解WD先生的头部症状,做出明确诊断,脑外科医生为WD先生切除了右侧颞叶转移瘤。术后病理示转移性腺癌,起源于肺,检测到EGFR(ARMS法)基因突变。
患者的基线病理学
这无疑是晴天霹雳。然而,没有出路。随着肺癌精准医疗的发展和进步,许多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幸运的是,WD先生恰好满足了一项临床试验的条件,并于2019年8月8日成功入组试验。并使用吉非替尼(第一代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最佳效果是部分缓解(PR)。但在2021年10月的例行复查中,WD先生的头部MR显示颅内转移灶较前次缓慢增加。评估肿瘤进展(PD)并退出研究。
但是 WD 先生的抗癌故事还没有结束。退出研究后,他的肺部病变仍然得到很好的控制。我们建议他继续口服吉非替尼,同时对脑部进行伽马刀治疗,以增加癌症的发病率。颅内病变较大。 2022年2月,重新评估左肺病灶比以前更大,重新评估进展。在我们的建议下,WD先生进行了肺活检,病理结果为:肺腺癌,但由于活检中的肿瘤成分较少,无法进行组织NGS检测。
患者再活检病理
病理科确认组织样本不足以进行基因检测后,我们常规补充c-MET、HER2和PD-L1蛋白表达,并建议他抽血进行基因检测。一周后,结果出炉,WD先生外周血基因检测的平均测序深度已经超过,相当于检测到最多0.03%的低频突变,但没有肿瘤-检测到相关基因突变。
患者外周血基因检测的质量控制
虽然外周血基因检测未发现肿瘤相关基因突变,但再次进行活检。肺组织中 MET 蛋白表达高达 95% 强阳性 (+++)。既往研究表明,MET蛋白在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过表达者更可能发生MET基因扩增,但与MET抑制剂疗效无明显相关性:接受MET抑制剂的患者,过表达可能不会有效,反之,不表达的人也可能有效。患者也会有 MET 扩增吗?所以我们向病理科申请了补充 MET FISH。几天后,病理学家告诉我们,MET基因聚集在患者的再次活检中!
患者结果提示MET成簇扩增
每个细胞中的红点代表MET基因,绿点代表MET基因MET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着丝粒;正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对应一个着丝粒(即两个红点对应一个绿点),簇扩增患者不能特异性计数MET基因簇。
在EGFR/MET双靶向治疗获得性MET扩增的研究中,仅有国外研究[1]报道了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联合的数据,其余均由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牵头研究所(吉非替尼联合卡马替尼[2]、吉非替尼联合替泊替尼[3]、吉非替尼联合萨瓦替尼[4]),但都是第一代药物联合特定的MET抑制剂。
由于纳入标准、人群特征和 MET 扩增定义的差异,这些非随机对照单臂研究或随机对照 2 期研究无法直接比较,但大多数都取得了相似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中,MET扩增阳性队列患者对第二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在数值上长于阴性队列(11.0m vs. 9.0m),但客观反应率 (ORR) 相似(67% vs. 65%)。在吉非替尼联合的另一项研究中,阳性组和阴性组的ORR分别为9%和5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5.5m和7.@。 >2m。
目前,中国唯一上市的高选择性MET抑制剂是。因此,从数值上看,WD先生选择奥希替尼联合可能是目前的最优方案。虽然2021年奥希替尼获批“半价”用于二线医保适应症,但医保仍规定奥希替尼二线治疗的对象必须是EGFR阳性患者。可以自费使用。这个自付费用的计划单是药物费用就高达 100 美元。如果将已经进入医保的第一代药物吉非替尼用于联合治疗,未来可能还有机会使用奥希替尼治疗,每月治疗费用便宜5000元。
WD先生三思后选择了吉非替尼联合的治疗方案,并于2022年3月30日开始服药。一个月后,CT扫描显示肺部病灶明显缩小(PR -67 %),疗效还在持续中。
吉非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1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
(,原名:)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高选择性MET抑制剂(Ib型MET TKI)。批准的适应症是外显子跳跃突变对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疾病,MET扩增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在获批上市之前,像WD先生这样的患者只能选择非高选择性MET抑制剂(Ia型MET TKI)克唑替尼进行联合治疗,价格昂贵;对于MET扩增有突变的患者,从成本效益和实际经济能力的角度来看,吉非替尼联合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导师:杨金霁
肿瘤学博士,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长:肺癌双驱动基因、肺癌c-Met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原发和继发耐药、精准IO治疗。
扫描二维码预约
扫码进入家庭医生在线患者健康交流群
家庭医生在线()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