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专家简介: 石薇薇,副主任医师,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肿瘤内科,擅长肺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靶向及免疫治疗癌症,并在过去十年中一直由负责的医疗团队治疗。癌症患者的门诊量超过 20,000 人次。
1、什么是肺癌靶向治疗?
肺癌靶向治疗是指使用靶向药物,其中大部分是口服药物。这类药物比传统化疗更有效,副作用更少,因此引起了医生和患者的关注。这种药物的特点是,不同于传统化疗“杀一千个肿瘤,毁坏八百个”,它可以选择性地靶向那些存在于肺癌细胞上的特征分子。这些分子或基因通常被认为是癌症的原因。(或称为驱动基因)。
常规化疗是非选择性的,通常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发挥作用。由于它们的靶向性,靶向药物通常会减少传统上困扰癌症患者的副作用,尤其是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症。更重要的是,疗效通常优于化疗。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只有部分人适合进行靶向治疗。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比例的人群。一些靶向药物只适合1%的患者人群,没有合适靶点的患者仍然需要化疗。当然,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符合条件,也可以考虑免疫疗法。
2、哪些肺癌人群适合靶向治疗?
顾名思义,靶向治疗需要先找到一个“靶点”。在寻找靶点之前,有必要了解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现阶段,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较为成熟(以腺癌为主)。国际上,针对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仅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寻找“靶点”的过程包括:第一步需要手术、穿刺或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患者的病理,如非小细胞肺癌;第二步(有时)在病理科进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或寻找分子靶点,如 ALK;第三步是必要的基因检测,寻找患者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如EGFR基因突变、ALK基因融合等。然后患者接受匹配的靶向治疗。
3、为什么肺癌靶向治疗需要基因检测?
并非所有的肺癌都是一样的。传统的病理类型只告诉我们腺癌、鳞状细胞癌或小细胞癌等。现在有一种方法涉及测试肿瘤组织的 DNA 变化和肿瘤中特定蛋白质的水平。这些测试有时称为生物标志物、分子或基因组测试。医生将每位肺癌患者视为独一无二的,并努力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个性化治疗。
4、为什么医生有时会选择从病人身上抽血进行基因检测?
在对肿瘤组织进行活检后,为了诊断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病理分析,剩余的组织可能不足以检测基因。此时需要进行另一次活检或血液检查。液体活检不如组织活检准确,但是当组织不可用时,血液检查仍然可以发现某些类型的突变。此外,靶向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逐渐产生耐药性,一些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额外的活检或液体活检。这使医生能够获得有关您的肿瘤的最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5、目前肺癌有哪些靶向药物?
第一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适用于10-15%的西方患者和30-45%的亚洲患者,包括奥希替尼(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阿法替尼( )和达克替尼( )等。
第二类: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在约5-8%的患者中,具体包括:艾乐替尼( )、劳拉替尼( )、( )、色瑞替尼( )、克唑替尼( )等。
其他包括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单抗、安罗替尼;靶向HER2基因、BRAF基因、ROS1基因和NTRK融合的药物。
6、肺癌靶向治疗的副作用
尽管靶向治疗药物比标准化疗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更少,但它们仍然会产生副作用。例如,EGFR 通路的抑制剂会导致痤疮样皮疹或其他皮肤变化和腹泻。抗血管生成药物导致部分患者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胃肠道穿孔很少见报道。也有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恶心和呕吐,但总的来说,与化疗相比,不良反应的比例和程度要好得多。
7、肺癌对靶向药物耐药怎么办?
大多数肿瘤细胞在与治疗药物的斗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抗药性。平均而言,靶向治疗比化疗持续时间更长,而且结果因人而异。使晚期肺癌患者存活5年以上甚至10年。不同患者的肿瘤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获得耐药性。因此,重要的是要在分子水平上评估每位患者的独特耐药机制,从而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靶向治疗。最好在必要时进行重复的组织活检以确定治疗的基因组进化。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良好的患者依从性,因为它具有侵入性和侵入性。有时遗传结果更复杂,可能与肿瘤内异质性相混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尝试对患者血液进行采样以分析循环肿瘤细胞或无细胞肿瘤DNA。总之,目前正在开发和探索许多对抗肺癌患者治疗抵抗的途径,为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带来光明的未来。患者有必要与医生充分了解最初的耐药性,分析其机制,寻找克服耐药性的新方法。
专家介绍:
石薇薇,北京301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9年至今从事临床工作。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军医大学和解放军医学院(301医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十年来,负责病区的医疗团队累计接待门诊2万余人次。
擅长
肺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靶向免疫治疗
表态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精准医学与MDT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姑息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中国外科医师协会MDT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北京市科委医学专家库成员
学术研究
主持本系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和统计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要涉及肺癌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治疗,靶向治疗。《肿瘤学心脏病学》专着主编。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