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一、中国特色用法用量
贝伐单抗是治疗肿瘤的神药,疗效确切、广谱、高效;以及它在中国的实际临床应用 用法用量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某研究机构调查了贝伐单抗在中国实际临床实践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妇科肿瘤为例,说明书和中外指南建议给予15mg/kg,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从15mg/kg、10mg/kg、7.5mg/kg、5mg/kg,甚至到3.75mg/kg,甚至固定剂量。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它们一直并存。
说明书和指南中明确说明使用15mg/kg。经调查,原因只有以下几点:
1、经济因素:
以前只用罗氏原厂贝伐单抗的时候,产品价格昂贵,而且不在医保范围内。 ,为了用好药,通过减少剂量,降低患者用药门槛,减轻经济负担。这在过去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国家医保的加入和多轮降价,自费部分已经达到了大部分患者能够承受的价格。
2、安全问题:
过去,由于新药价格高昂,往往只用在最后一线、最晚期的患者,被当成“救命稻草”。 ”。终末期患者ECOG体能评分较差,无法耐受全剂量治疗,甚至未确定的不良反应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如出血风险增加、高血压风险增加等。事实上,这些都已在早期试验中,已验证全剂量15mg/kg不会显着增加不良反应。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的体质不如欧美人,容忍度差。这一点早就被华人族裔数据所验证,华人人群的不良反应并没有明显增加。究其根源,其实是一种“病夫”文化,一种自卑心理。
3、药效是否增加:
一些临床专家和患者认为增加剂量可能不会同时增加疗效,认为7.5mg可能就足够了。事实上,片面的看法,还是比较大样本的上市后IV期临床研究人群数据。
我们都知道,一个药物上市后会启动长期的大规模IV期临床研究,进一步监测安全性,积累更多的疗效数据。
SAiL 研究是贝伐单抗的 IV 期临床研究,广泛纳入全球多中心患者,其中 88% 接受了贝伐单抗 15mg/kg 的治疗;接受 15 mg/kg 的剂量。将中国患者与总体人群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了有趣的结果。中国患者在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等疗效终点方面优于总体人群。结果可以解释为15mg方案可以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益处。
因此,充足的剂量治疗是保证良好疗效的重要基础。贝伐单抗因其在临床治疗多发性肿瘤方面的卓越疗效而得到广泛认可。在妇科肿瘤中,贝伐单抗的标准剂量为15mg/kg,这一剂量设定背后有足够的科学合理性和广泛的临床循证支持。
二、15mg全剂量的合理性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 15mg 方案背后的科学原理,包括该疾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临床特征。
首先,贝伐单抗的药效学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特征。我们知道贝伐单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中和血液中的VEGF,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是血管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体外研究中,可以考察内皮细胞增殖以反映贝伐单抗的疗效,也就是左图呈现的研究数据:随着贝伐单抗抗抗体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扩散速度明显放缓。相应地,在体内动物模型中,我们发现贝伐单抗的剂量越高,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越慢,即肿瘤抑制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
为了达到更高的体内药物浓度,增加剂量是合理的。
2001年MS在JCO发表的一项早期I期临床研究表明,在0.1mg/kg-10mg/kg的剂量范围内,体内药物浓度随给药而变化。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研究开展较早,剂量尚未扩大至15 mg/kg。
增加贝伐单抗的剂量不仅可以增加血药浓度,还可以增加体内药物暴露量。
以药物-时间曲线为例,高水平的药物暴露可以反映为体内持续的高药物浓度,即药物-时间曲线下面积较大。
2008年JCO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期临床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贝伐单抗的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从直方图可以看出, 15mg/kg给药曲线下面积是5mg/kg给药曲线下面积的3倍以上(3971 VS 1141)。
p>
中国人群的I期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给予受试者5mg、10mg、15mg 3个固定剂量后,无论是最大血药浓度还是曲线下面积都与剂量呈正相关。
三、总结
通过以上中国特色用法用量,以及不同剂量贝伐单抗的临床试验以及药代动力学数据的分析,让我们对以上内容做一个总结:
从治疗合理性来看,15mg/kg贝伐单抗有利于达到更高、更持久的体内药物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疾病控制和生存获益;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