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1.2.3.
4.
5.【指南】获取方式:点击下方卡片,进入【IO医学新闻】,在对话框回复【CSCO】即可获取指南
靶向药物的问世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高效、低毒的抗癌优势。在晚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成功后,近年来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在早期和中期手术切除的肺癌中得到了积极探索。
微信扫码加入肿瘤数据库
(获取肿瘤治疗资料,3600份)
随着2020年研究惊人数据的公布,奥希替尼迅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于国内外EGFR突变患者的辅助治疗。EGFR-TKI正式开启后的辅助治疗新时代。对此,“医学界”特邀研究首席研究员(PI)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分享了相关话题。
吴一龙教授精彩视频
辅助化疗仅惠及5%人群 数十年诊疗瓶颈亟待突破
约30%-35%的患者可切除,这些患者的治疗目标是达到临床治愈。然而,仅靠手术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IB-III期患者2年后复发率高达50%,影响后续生存和预后。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吴一龙教授指出,“自1995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多项研究,探讨术后化疗能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经过10多年的研究,2002年我们得出结论,患者术后接受了含铂双药治疗。” . 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总体生存获益,但遗憾的是,获益率只有5%。这意味着95%的患者使用辅助化疗并没有带来生存期延长。随后,一系列研究筛选出受益人群继续发展,但最终失败了。”
尽管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非常有限,但国内外专家仍达成共识,辅助化疗将成为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随后,研究人员开始了辅助靶向治疗的探索:
1. 2002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靶向药物的治疗,并从此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
2. 2004年,研究人员发现靶向治疗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同时,研究人员开始了对术后靶向辅助治疗的探索。
3. 2011年之前,所有EGFR-TKI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都失败了(比如经典的BR19研究),最大的原因可能与未能筛选出EGFR突变人群有关。
“从上述历史来看,我们需要改变临床治疗模式,寻找适合某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群体给予辅助治疗,”吴一龙教授建议。
“匠心”研究设计引领靶向辅助治疗新篇章
在 2006-2008 年的一项探索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人群中,只有晚期 EGFR 突变的患者才能从 EGFR-TKI 治疗中受益。因此,辅助治疗的研究也遵循这一思路。2011年开始,国内学者率先开启了第一代EGFR-TKI辅助治疗手术切除研究(研究)。本研究结果提示,与化疗相比,EGFR突变肺癌患者术后靶向药物治疗可显着降低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
2015年,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在晚期EGFR突变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研究证实了奥希替尼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优异疗效。随后,奥希替尼也探索了辅助治疗,该研究正式启动。III 期研究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 该研究包括可切除的患者,他们在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或不接受),然后接受奥希替尼 vs 安慰剂。先前的辅助治疗研究,例如该研究,在设计上存在显着差异。
2. 其次,以往其他靶向辅助治疗研究主要包括II-III期患者,纳入研究的患者包括IB期,约占研究的三分之一,扩大了靶向辅助治疗的应用人群治疗 。
3.考虑到II-III期患者手术后中位复发时间约为18个月,以往研究靶向辅助治疗的用药时间为2年。在纳入人群中包括 IB 期患者的情况下,该研究从 2 年延长至 3 年。
4. 以前的第一代EGFR-TKI辅助治疗研究是在一个国家进行的,但是是全球性的研究,包括来自国际多中心的患者,覆盖的人群更大,更具代表性。
DFS优势足以改变临床实践,EGFR突变患者“去化疗”辅助治疗时代或将来临
在该研究中,与安慰剂组相比,辅助奥希替尼显着延长了 II-IIIB (T3N2) 患者的中位 DFS(无病生存期,未达到 vs. 20.4)患者。月),疾病复发或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了 83%(HR=0.17),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研究成果
所以 DFS 更被接受。这很好。”
在研究取得压倒性胜利后,EGFR突变患者术后能否“去化疗”成为全球专家热议的话题。吴一龙教授说,“该研究可以证实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受辅助化疗,患者都可以从奥希替尼治疗中获益,并具有显着的DFS。虽然两组都受益,但该研究并未进行头部研究。” TKI与化疗的比较;相反,研究做了,结果显示EGFR-TKI辅助治疗优于化疗。结合这两项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EGFR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无论接受化疗是否可以从 TKI 中受益,突变,
靶向辅助用药周期尚需探索,受益人群筛选是重要方向
吴一龙教授认为,该研究没有回答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使用时长的问题。“3年、4年,甚至5年以上,哪个是吃药的最佳时间,还有待探索。从乳腺癌领域的一系列辅助研究中,我们发现,从最初的3年治疗到5年、8年,研究人员发现,药物周期越长,获益越大。我想这个答案也适用于肺癌患者。另外,我们或许可以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来检测患者筛选需要的微小残留病进一步接受长期辅助治疗的患者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专家简介
吴一龙教授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2018-2020 全球临床医学高被引科学家 2020 世界肺癌大会(WCLC)主席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终身所长 名誉所长 所长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杰平 基金会肿瘤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主任委员 中国胸科肿瘤研究协作组织主任委员组()省医学会肺肿瘤学分会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理事长,现任指导委员会主席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