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伊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的口服靶向药物。BTK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这个信号通路维持正常B细胞功能。同时研究发现,有一类具有B细胞特性的癌细胞生长特别依赖持续的B细胞受体信号,因此,一旦把抑制了BTK蛋白功能,信号中断,会导致肿瘤B细胞凋亡。迄今为止,FDA已经批准其适应症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伊布替尼和真菌易感性的机制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同时存在化疗后的粒细胞缺乏,因此有相当高的真菌感染率。但在多个前瞻性研究中,伊布替尼用药后曲霉菌的感染率高于预期。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曲霉感染发生在伊布替尼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8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应用伊布替尼单药及联合DA-TEDDi-R化疗,单药有效率为94%,可观察到肿瘤明显缩小,联合化疗完全缓解率达到86%。但是这部分患者,曲霉感染的发生率高达39%,其原因可能是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相关。
伊布替尼用药与曲霉易感的机制究竟如何?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National Heart and Lung Institute Bercusson 教授团队发现: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感染曲霉菌后,会通过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清除曲霉感染,在此过程中BTK信号通路的激活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伊布替尼作为BTK信号通路抑制剂,可以抑制曲霉菌感染后巨噬细胞的激活,抑制NFAT和NF-κB核转运,从而阻碍中性粒细胞召募。此外,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hMDM)和肺泡巨噬细胞不能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半乳甘露聚糖的产生也同时受抑。这些因素导致了曲霉感染不易清除。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伊布替尼和真菌易感性的机制,同时提示伊布替尼与肿瘤微环境之间存在复杂关系。如有需要,请咨询海外医疗医学顾问: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伊布替尼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
克唑替尼(Crizotinib,Xalkori)是一款值得重点关注的好药、重点药。作为一款从开始研究到上市时间最短的“传奇药物”,克唑替尼在抑制M...
帕纳替尼(Ponatinib)是阿瑞雅德(Ariad)开发的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商品名为Iclusig。其经过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
ibrutinib(依鲁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和转移需要的BTK而起到抗癌作用。2013年11月被批...
同为已经在国内上市的卵巢癌药物,尼拉帕利与奥拉帕利分别有着不同的优势。 尼拉帕利是一类国内药企与国外药企共同研发、共享知识产...
FDA批准伊布替尼用于治疗患有以下疾病的成人患者: 1. 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MCL) 2.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