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盐酸厄洛替尼片是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尽管其临床疗效明显,但其副作用仍不容忽视。其中,皮疹是厄洛替尼最常见的副作用,亦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常见不良反应,其皮疹发生率在此类药物中较高(> 30%),一项随机、多中心的EGFR阳性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研究显示,使用厄洛替尼的患者中有87%出现皮疹,其中3~4级皮疹的发生率为21%。
通常情况下,皮疹在治疗的第1-3周开始出现,在治疗的3-5周达到高峰,在治疗停止4周内逐渐消退,但在不停止治疗的情况下,皮疹可能自发性增大或缩小、进展或者缓解。主要出现在头皮、面部、颈部、胸部、背部等,表现为脓疱样皮疹或红色小丘疹,伴有瘙痒或触痛,部分皮损破溃渗液,浸渍糜烂,重者全身性剥脱性皮炎,从而对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对厄洛替尼引发的皮疹进行针对性的防护和治疗,尤为重要。
此类EGFR-TKI相关皮疹如何分级?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评价标准(NCI-CTCAE)5.0版对由EGFR-TKI治疗引起的痤疮样皮疹作了具体分级
分级NCI-CTCAE标准
1级:丘疹和/或脓疱<10%体表面积,伴或不伴有瘙痒或压痛症状
2级:丘疹和/或脓疱覆盖10%~30%的体表面积,可能伴有/不伴有瘙痒和压痛;伴心理影响;影响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3级:丘疹和/或脓疱覆盖大于30%体表面积,伴有中到中度症状;影响自理性日常生活活动;伴局部二重感染,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
4级:危及生命;丘疹和/或脓疱遍布全身表面,可能伴有/不伴有瘙痒和压痛;伴广泛的二重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
5级:死亡
出现皮疹后是否可以继续用药?
对于盐酸厄洛替尼片的使用,出现皮疹后,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根据皮疹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调整:1级皮疹,一般采用常规防护措施及进行心理上的支持即可,无需调整厄洛替尼的用量;2级皮疹,可进行心理支持疗法,若因皮疹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可停药3-5天后再继续口服厄洛替尼,如若再次发生皮疹,并影响生活质量,可减少厄洛替尼的用量;3级皮疹,除心理支持外,还应中断服用厄洛替尼,直至皮疹改善至少一级及以上,待症状改善后可再次服用厄洛替尼,此时厄洛替尼应减量,若减量后皮疹加重,则停止使用厄洛替尼;4级皮疹,必须停用厄洛替尼,静脉使用针对性的广谱抗生素,病情危重者,甚至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海外医疗医学顾问: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厄洛替尼/特罗凯(ERLOTINIB)联合吉西他滨可以一线治疗胰腺癌?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厄洛替尼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
塞来替尼塞来替尼联合那武利优治疗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如何?
2022-09-22在EML4–ALK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模型中已经发现了致癌通路相关的PD-L1表达,因此在这类患者中使用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
ibrutinib(依鲁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和转移需要的BTK而起到抗癌作用。2013年11月被批...
MET是一种由MET基因编码的受体酪氨酸激酶,许多癌症与MET受体途径的异常信号有关。METex14是一种公认的致癌驱动因素,在新诊断的晚期非小细胞...
坦西莫司作用的靶点mTOR蛋白是极其重要的一类蛋白,是哺乳动物代谢调节的中枢,参与多种细胞与组织的生理活动,在细胞生长、分化、转移...
FDA批准伊布替尼用于治疗患有以下疾病的成人患者: 1. 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MCL) 2.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