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肾细胞癌(RCC)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占全身肿瘤2%-3%,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靶向药物在晚期肾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自2005年以后全球已经有多个药物获准上市并成为晚期肾癌的标准治疗。我国目前男性RCC发病率为4.7/10万,女性为3/10万左右,肾癌每年发病率增长约2.5%,已获CFDA批准治疗RCC的药物包括舒尼替尼(辉瑞)、索拉非尼(拜耳)、依维莫司(诺华)和阿昔替尼(辉瑞)。其中,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用于晚期RCC的一线治疗;依维莫司和阿昔替尼用于晚期RCC患者的二线治疗。培唑帕尼是其中一种口服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其疗效和耐受性已得到多项重要临床研究的验证。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证据进行综述。
多中心、开放、非随机化、剂量探索的Ⅰ期临床研究对培唑帕尼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有效剂量等展开研究,该研究共纳入63例实体肿瘤患者,其中包括12例肾癌患者。培唑帕尼的给药剂量从50 mg,3次/周递增至2000 mg,1次/日(QD)和300~400 mg, 2 次/日(BID)。结果显示,培唑帕尼800 mg,QD给药时达平均靶向峰浓度≥15 μg/ml(34 μmol/L)。培唑帕尼总体耐受性良好,对多种肿瘤组织有抗肿瘤活性。800 mg,QD是培唑帕尼适合的单药治疗剂量。
开放的Ⅱ期临床研究纳入225例晚期肾癌患者,其中155例(69%)患者未接受抗肿瘤治疗,70 例(31%)既往接受过一线细胞因子或贝伐珠单抗治疗。给予入组患者培唑帕尼(800 mg,QD)治疗。结果显示,培唑帕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3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68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52周。培唑帕尼一般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泻、疲劳和头发褪色。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综上,该项Ⅱ期研究体现了培唑帕尼良好的耐受性和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VEG105192 研究是培唑帕尼用于晚期肾癌的全球Ⅲ期注册临床研究。该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优效性研究纳入495例晚期透明细胞肾癌患者,随机(2︰1)接受培唑帕尼(800 mg,口服,QD)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培唑帕尼治疗组PFS得到显著提高(9.2个月对4.2个月),得到与既往Ⅱ期研究一致的结论。
培唑帕尼(800 mg,QD)组总体人群的PFS较安慰剂组(4.2个月)显著延长至9.2个月(P<0.0001);对于未经系统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培唑帕尼组的PFS可延长至11.1个月(安慰剂组2.8个月,P<0.0001);对于经细胞因子治疗亚组患者,培唑帕尼作为二线治疗的PFS优势同样显著(7.4 个月对4.2个月,P<0.001)。另外,培唑帕尼组的ORR也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0%对3%,P<0.001),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更是长达59 周。培唑帕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高血压和发色改变,肝酶升高是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基于此研究数据,培唑帕尼于2009 年获FDA 批准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海外医疗医学顾问: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帕唑帕尼/培唑帕尼(PAZOPANIB)治疗肾癌的效果怎么样?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培唑帕尼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