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在世界范围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数据显示,约10%至15%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会经历疾病晚期阶段,而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仅为17%。对于既往接受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铂类化疗失败后尚无经认可的标准治疗策略。近日,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0 IF:91.245)发表了Ⅲ期研究309-KEYNOTE-775的结果,研究针对接受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评估了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医生选择的化疗之间的疗效与安全性。医脉通编辑整理如下。
对于经治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靶向治疗和化疗通常疗效有限且毒性较大,目前尚无可供患者选择的标准治疗方案。2020年,Ⅱ期研究111-KEYNOTE-146发现,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经治晚期子宫内膜癌中的疗效较佳且安全性可控。因此,研究者开展了Ⅲ期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309-KEYNOTE-775,旨在进一步评估这一策略的生存获益及安全性。
研究纳入了21个国家167个中心的827例患者,其中697例为pMMR,130例为dMMR.所有患者均被确诊患有晚期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且在接受至少一种铂类化疗方案后发生疾病进展。既往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被排除。
所有患者按照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仑伐替尼20 mg,qd;帕博利珠单抗200 mg,q3w)或医生所选择的化疗(多柔比星60 mg/m2,q3w或紫杉醇80 mg/m2,qw,每使用3周休息1周)。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独立盲法中心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安全性、生活质量评分(QoL)和缓解持续时间(DoR)等。除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以外,研究者对于pMMR的患者也进行了上述终点的评估。
在2020年10月26日数据截止时,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联合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2.2个月,化疗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0.7个月。联合治疗组的pMMR患者中位PFS为6.6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3.8个月(HR 0.60;95% CI,0.50~0.72;P<0.001);两组所有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7.2个月和3.8个月,联合治疗组同样表现更佳(HR 0.56;95% CI,0.47~0.66;P<0.001)。联合治疗组在OS上同样显示出明显获益,pMMR患者中位OS为17.4个月,较化疗组的12.0个月表现出统计学差异(HR 0.68;95% CI,0.56~0.84;P<0.001);针对所有患者的OS分析,联合治疗组的获益同样显著(18.3个月 vs. 11.4个月,HR 0.62;95% CI,0.51~0.75;P<0.001)。
在pMMR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ORR为30.3%,高于化疗组的15.1%,两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2%和2.6%。在所有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ORR为31.9%,高于化疗组的14.7%,两组的CR率分别为6.6%和2.6%。联合治疗组中,pMMR患者和所有患者的中位DoR分别为9.2个月和14.4个月,化疗组则均为5.7个月。研究者对两组超过95%的患者进行了生活质量分析,结果未显示出显著差异。
联合治疗组的治疗中位持续时间为231天,化疗组的治疗中位持续时间为104.5天。几乎所有患者(>99%)在治疗期间都出现了不良事件,其中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是高血压(64.0%),化疗组最常见的是贫血(48.7%)。联合治疗组88.9%的患者发生≥3级不良事件,这一数字在化疗组则为72.7%。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是高血压(4.2%),化疗组则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1%)。联合治疗组5.7%的患者发生5级不良事件,化疗组则为4.9%。联合治疗组分别有66.5%、69.2%和33.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导致治疗减量、中断用药和治疗终止,化疗组则为12.9%、27.1%和8.0%。对于经治进展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相较于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和OS,无论是所有患者还是pMMR患者。如有需要,请咨询海外医疗医学顾问: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仑伐替尼/乐伐替尼(LENVATINIB)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标准剂量是多少?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仑伐替尼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