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指导
万众期待的研究终于在 9 月 28 日的 ESMO 会议上发布了最关键的中位总生存数据。 数据显示:
奥希替尼一线(初始)治疗晚期EGFR敏感突变(,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8.6个月,与标准第一代相比EGFR靶向药物(吉非)。( 或 )治疗延长了近 7 个月。
奥希替尼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78个国家获批用于晚期EGFR敏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然而,亚组分析显示,奥希替尼在亚洲人群中的中位总生存期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没有显着差异!关于在前线使用谁的争论仍在继续!
奥希替尼 vs. 第一代 EGFR 靶向药物,各亚组差异较大
该研究是一项大型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招募了未经全身抗癌治疗包括靶向治疗的晚期EGFR敏感突变(、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入组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奥希替尼(279例)或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277例)。两组均有62名亚裔患者。
接受第一代 E GFR 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在耐药进展后出现继发性 T 790M 突变,则可以接受奥希替尼治疗。
(图1研究设计)
结果本研究中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8.6个月,而第一代EGFR靶向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8.6个月。药物(吉非替尼或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是 31.8 个月。
(图2总体生存曲线)
橙色是奥希替尼,蓝色是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
在一线治疗耐药后的二线治疗方面,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组47%的患者耐药后接受奥希替尼治疗,68%的奥希替尼患者耐药后接受化疗。两组均有约3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二线治疗。
(图3耐药后二线治疗)
左边是奥希替尼组,右边是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组。
但在亚组分析中,奥希替尼在特定人群中并没有明显优势。首先是我们中国人最关心的亚裔人群。奥希替尼的中位总生存期与第一代 EGFR 靶向药物的中位总生存期没有显着差异。.
在EGFR突变人群中,奥希替尼的中位总生存期也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没有显着差异。
在治疗前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人群中,奥希替尼相对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的总体生存优势可能并不明确。这也是非常令人惊讶的。是不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人群对颅内病变的监测更加严密,使得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组的患者会降低颅内疾病进展导致的死亡风险?
PS评分=0,即身体条件较好的人,奥希替尼相对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的总体生存优势可能不明显。
这可能是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组中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在病情进展时比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奥希替尼的后续治疗,从而削弱了奥希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优势。线治疗。
奥希替尼获批为一线肺癌药物,2019年上半年全球营收增长92%
肺癌的明星药物奥希替尼成为一线药物。据国家药监局信息,特瑞莎(甲磺酸奥希替尼片)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用于成人患者(/< @5)最近已经完成审批,进入认证阶段,也就是说哦
(图4亚洲人(左)和非亚洲人(右)的总体生存曲线)
可以看出,这两条曲线在亚洲人群中并没有明显分开。
(图5亚组分析树状图)
左边数据点代表奥希替尼优势,右边代表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优势,中间代表无差异,红框表示无差异,绿框表示优势不明显。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线要不要使用奥希替尼还是个问题
ESMO会议上评论专家对一线奥希替尼治疗还是很肯定的,理由也很好,那就是无论是在严格监测的研究中,还是在现实世界的研究中,可以看出20- 30%的患者一线治疗耐药后出现进展 由于快速死亡、身体状况快速恶化等原因,我们无法接受奥希替尼二线治疗,也无法预测哪些患者不会接受奥希替尼二线治疗.
因此,一线直接使用奥希替尼可以使所有潜在的继发突变患者受益,并且奥希替尼的不良反应会比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少。
(图6不良反应汇总)
橙色为奥希替尼,蓝色为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深色代表严重不良反应。可见,奥希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普遍低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
然而,在亚组分析中,我们确实看到奥希替尼在亚洲人群中没有总体生存优势。我们中国患者应该如何选择?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肿瘤负荷大、急需缓解症状的患者,由于奥希替尼的肿瘤缓解率和肿瘤缓解率高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一线使用奥希替尼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快速进展导致无法接受二线治疗的风险,耐受性更好。
另外,对于脑转移患者,考虑到实际治疗中对脑转移的监测可能没有临床研究那么近,一线使用奥希替尼更安全。
当然,由于一线奥希替尼治疗仍未纳入我国医保报销清单,一线奥希替尼治疗受经济条件限制较多。
因此,我们希望看到国产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一线治疗中国人群的研究,能给我们一个更贴近中国患者实际情况的答案。
参考资料:
S..-Vs EGFR-TKI 作为-line for ():. 在 ESMO 2019.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