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中国肿瘤学 2016 Vol. 25 No. 7, 2016, Vol. 25、第7号贝伐珠单抗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收稿日期:2015-12-01;修订日期: 2016-01 -3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转移机制的研究”() 通讯作者: 徐丽, E-mail: 文磊, 张红梅, 徐李(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西京医院)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逐渐丰富了晚期结直肠癌. 治疗选择。贝伐单抗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人源化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它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种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基于 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它可以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全文回顾了近年来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概述了其在晚期结直肠癌一线、二线和维持治疗以及术后领域的应用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系统总览。关键词:结直肠癌;贝伐单抗;处理 中文图书馆分类号:R735.3 文献编号:A 文章编号:1004-0242 (2016) 07-0534- :10.@ >/j.issn.1004-0242.雷的2016.07.,红梅、徐立(、所、西安、):同为、、等贝瓦-而已为之。Beva-是一种,-IgG1 VEGF-A。它被美国 FDA 用于抗癌。的有其作用的。
肿瘤TNM分期是结直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国内单中心大样本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5年间,1368例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1%(Ⅰ期)、72.6%(二期)、53.8%(三期)和10.@>4%(四期)[2]。手术为主,结合化疗和/或放疗是结直肠癌的经典治疗模式。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特定肿瘤分子标志物和信号通路的各种靶向药物层出不穷,部分已进入临床应用。代表性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单克隆抗体、帕尼单抗等。大量新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的标志性特征之一[3]。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不仅可以为癌细胞提供营养,排出废物,也是肿瘤向远处转移的重要途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是促进血管形成的最重要的生长因子。研究表明,VEGF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4]。 () 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重组人源化、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它与VEGF特异性结合以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进程。534 2016 25, 7, 2016, Vol.25, No.7 以及新血管的形成,从而延缓肿瘤的生长。
目前,贝伐单抗已获批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癌等晚期肿瘤。通过与常规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显着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5~7]。在晚期结直肠癌中,贝伐单抗的成功应用也是近10年来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1 贝伐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是贝伐单抗临床应用的主要适应证。此类患者预后较差。既往化疗和放疗是该阶段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无论是一线治疗、维持治疗还是疾病进展后的随访治疗,临床试验均证实,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贝伐珠单抗可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1.1 贝伐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中的应用1.1.1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联合以贝伐单抗为基础的化疗,已有多项充分的临床试验数据。[8] 这是贝伐单抗的第一个III期临床研究。未经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接受I-FL(氟尿嘧啶/亚叶酸/伊立替康)方案联合贝伐单抗。单克隆抗体治疗或单独的 IFL 治疗,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结果表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显着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显着延长患者的OS(20.@>3个月vs 15.6个月,P=0.@ >),进一步研究还表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 和 OS 获益不受 K-Ras、BRAF 和 p53 等基因突变的影响。
基于该研究结果,美国FDA于2004年批准贝伐单抗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使其成为第一个在美国获准上市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的研究结果来自一项名为[9]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mIFL和单独mIFL的PFS分别为0.5@>3个月和0.6@>2个月(P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