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乳腺癌常见症状主要有:
1、疼痛:多数乳腺癌患者缺乏疼痛症状。由于疼痛发生较少,乳腺癌不易被早期发现。疼痛常表现为乳腺刺痛,胀痛或隐痛,如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也可出现周期性疼痛。
2、乳房皮肤改变:乳腺组织被位于皮下的浅筋膜所包绕,深浅筋膜之间由Cooper韧带相连。由于浅筋膜与皮肤相连,当乳腺癌侵及乳腺间的Cooper韧带使之缩短时,会牵拉皮肤,使局部皮肤凹陷,如同酒窝,称之为“酒窝征”。另外肿瘤直接与皮肤粘连也可能造成此种情况。酒窝征在乳腺癌较早时即可出现,在患侧手臂上下活动时更为明显。
3、肿块: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国外报道,多数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其次是内上及乳头乳晕区,下方较少。肿块大小不一,以2~3cm大小比较常见,多为单发,偶可多发。肿块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欠清,一般都为硬结,活动度都较差。
4、乳腺轮廊改变:当肿块较大时,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当肿瘤累及皮肤或胸肌时,可使乳房变硬,缩小。病人端坐时,患侧乳腺可提高。
5、乳头溢液: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乳腺癌所占的比例较大。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6、乳头乳晕改变:
(1)乳头的湿疹样改变:最初为乳头瘙痒,乳头上皮增厚、脱屑、渗液,逐渐出现糜烂,糜烂而反复结痂、剁脱,乳晕皮肤剥脱后出现红色肉芽,乳头可慢慢变平,最后消失。
(2)乳头回缩及朝向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朝向改变,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乳腺癌所致的乳头下陷与先天性乳头内陷不同。后者经常可用手牵拉提出,而乳腺癌所致的乳头回缩不可能被拉出,而且凹陷的乳头下或周围可扪及肿块。
7、区域淋巴结肿大:
(1)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多位于左侧锁骨上窝或右侧锁骨上窝,病灶较硬,一般较小。
(2)上肢水肿由腋窝淋巴结广泛转移:触诊可触到腋窝或锁骨上面有固定、融合肿大的转移淋巴结。
(3)内乳淋巴结:转移常不显着,术前无确诊的方法,只有肿瘤生于乳房内半部时,则在超根治于手术时才能发现。
(4)腋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转移灶较小时,淋巴结不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较难触及。转移病变一般是累及胸肌外侧淋巴结,触之多较硬,不规则,活动度欠佳。
8、远处转移表现:乳腺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发生远方转移,好发部位以肺、胸膜、骨、肝、脑及软组织较多见。
一、乳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
二、乳腺癌中期临床表现: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可出现一系列体征,如: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内陷等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三、乳腺癌晚期临床表现: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多发生在35-55岁之间,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子宫癌。乳腺癌虽然常见,但是大多数人对乳腺癌的基本知识了解甚微,这对抗癌非常不利。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1)精神因素。当长期受到紧张焦虑、孤独压抑、急躁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时,机体生命节律会发生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使胸腺生成和释放的胸腺素减少,易发生癌变。
反正就是一种疾病啦阿桑就是因为这个死的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头糜烂、结痂等湿疹样改变,乳腺弧度发生变化,出现轻微外凸或凹陷。亦可见乳房抬高,令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等等。
乳腺癌病因:1、乳腺癌有家族遗传易感性。2、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3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3、初产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增加。4、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5、其他?如长期服用雌激素、电离辐射、肥胖体质等。
这个一下子很难说清楚`这里我只简要的说下吧
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
1 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 口服避孕药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 饮酒
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乳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增加、遗传基因、生活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某些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较一般女性为高,她们的特征是:
①本身即患有乳癌或卵巢癌、有乳癌家族史
②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40岁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
③初经在12岁以前、停经过晚(如:55岁以后才停经者)
④过于肥胖
⑤经常摄取高脂肪或高动物性脂肪、爱吃熟牛肉
⑥曾在乳部和盆腔做过手术
⑦过度暴露于放射线或致癌源(例如:经常施行X光透视或放射线治疗)
⑧经由其他癌症转移至乳房(例如:患子宫内膜腺癌者)
⑨有慢性精神压迫
⑩不常运动
1.无痛性肿块:乳房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2.乳头溢液: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3.乳头和乳晕异常: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有时整个乳房抬高,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乳头糜烂也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4.扩散及发展: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在临床能发现肿块前,肿瘤的隐匿阶段平均为12年(6~20年)。肿瘤一旦发生,其发展可通过以下方式:局部扩展、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
5.乳腺癌如不经治疗,或者给药无效,会逐渐侵犯以下一些区域:淋巴腺、骨、肺、肝、脑、胸膜腔、心包渗液、高血钙、脊髓受压。乳腺癌的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常呈间歇性且局限于病变处,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二、体征 (一)乳房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1.部位 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其他部位较少。 2.数目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 3.大小 肿块大小不一。以往因就诊较晚,肿块多较大。此外,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也是常见但不被重视的重要休征,有报道一组触不到肿块的To乳癌中以此为主要表现者占40%。 4.肿块形态、表面及边界 肿块形状多样,一般为不规则形,亦可见圆形、卵圆形等。肥胖者或肿块位于乳房后方部位较深者,肿块常呈扁片状或局限性腺体增厚,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但应注意的是,肿块越小(小于1.0cm),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此外,有些特殊癌,因浸润较轻,即使较大的肿块,也可表现为边界较清楚及活动度较好,如髓样癌、粘液癌、高分化腺癌等。 5.肿块质地 其质地并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较硬,甚至为石样硬。但富含细胞的髓样癌及小叶癌常较软,粘液癌质地韧,囊性乳头状癌则量状有波动感。少数发生在脂肪型乳房(多见于老年)的小型癌,因被脂肪包绕,触诊时给人以表面柔软的感觉。 6.活动度 与良性肿块相比,其活动度较差。如侵犯胸大肌筋膜,在双手用力叉腰使胸大肌收缩时,活动度更小,如累及胸肌,则活动性消失,晚期肿瘤累及胸壁(肋间肌)时,则完全固定。但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肿块常与周围软组织一起活动是其特点。肿块越小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有时很难与良性肿块相鉴别。 为确定肿块的性质,应对肿块发生的时间,生长速度、生长部位、肿块大小、质地、活动度、单发或多发、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作全面的检查,给合病人的年龄、全身情况及有关病史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乳头溢液 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发生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血性溢液中约有12%~25%为乳腺癌,但50岁以上患者的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癌可达64%。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或为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有时仅有溢液,而触不到明显肿块,可为管内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但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亦可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溢液多见于单侧乳房的单个乳管口,溢液可自行溢出,亦可挤压而被动溢出。其性质多见于血性、浆液血性或水样溢液。 (三)乳头和乳晕改变 当癌灶侵及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真至乳头完全回缩入乳晕下。乳头糜烂、结痂湿疹样改变常是Paget病的典型症状。 (四)局部皮肤改变 根据乳腺癌病期的早晚可出现不同的皮肤改变。一些部位浅在的早期癌即可侵犯乳房悬韧带使其挛缩,或肿瘤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外观凹陷,酷似酒窝,临床称为“酒窝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变”。肿瘤侵入皮内淋巴管,可在肿瘤周围开成小癌灶,称为卫星结节,如多数小结节成片分布,则形成“铠甲样变”。晚期癌患者皮肤可出现完全固定甚至破溃,呈“菜花样”改变,经人不愈。炎性乳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至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触之感皮肤增厚、精糙、皮温增高,酷似妊娠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应注意鉴别。 (五)乳房轮廓改变 由于肿瘤浸润,可使乳腺孤度发生变化,出现轻微外凸或凹陷。亦可见乳房抬高,令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六)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 乳腺癌早期无转移者,一般触摸不到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若乳房肿块具有恶性征象,同时触及的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较大,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或相互融合,则说明转移的可能性大。值得注意的是,隐性乳腺癌往往以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乳房内原发病灶很小,临床难以扪及。乳房疾病恶化到最坏的地步了,
癣是一种皮肤病,跟乳腺癌无关,下面看看问题所在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见。
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它的组织学表现形式是大量的幼稚化的癌细胞无限增殖和无序状地拥挤成团,挤压并侵蚀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破坏乳房的正常组织结构。
乳腺细胞发生突变后便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连接松散,癌细胞很容易脱落游离,随血液或淋巴液等播散全身,形成早期的远端转移,给乳腺癌的临床治愈增加了很大困难。全身重要脏器的转移如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都将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因此乳腺癌是严重危及人体生命的恶性肿瘤。
[编辑本段]乳腺癌症状
1.无痛性肿块:乳房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2.乳头溢液: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3.乳头和乳晕异常: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有时整个乳房抬高,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乳头糜烂也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4.扩散及发展: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在临床能发现肿块前,肿瘤的隐匿阶段平均为12年(6~20年)。肿瘤一旦发生,其发展可通过以下方式:局部扩展、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
5.乳腺癌如不经治疗,或者给药无效,会逐渐侵犯以下一些区域:淋巴腺、骨、肺、肝、脑、胸膜腔、心包渗液、高血钙、脊髓受压。
乳腺癌的分期:Ⅰ期 指原发肿瘤原发肿瘤小于2cm 淋巴结无转移
Ⅱ期 原发肿瘤大于2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活动
Ⅲ期 原发肿瘤大于5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固定
Ⅳ指原发肿瘤期任何大小 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编辑本段]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癌很早期时,临床上毫无症状,也无肿块,是很难发现的,除非应用特殊的检查方法。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好的办法是妇女学会自己定期检查乳房,这样就可以使肿瘤在还未长大之前就被发现。
自我检查时,如发现乳头溢液或乳房湿疹样改变或很小的结节,不要轻易放过,因为这些异常现象绝大多数为乳腺癌的首先症状。乳头溢液或湿疹样改变,由于内衣被水渍所污染,容易发现,而小结节肿块不痛不痒,不加往意就容易被忽视。每遇这种槽况,应该立刻到医院里去作进一步检查。
患者、医务人员发现乳房的任何微小异常,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而不是精神紧张),如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这些异常变化也常是乳腺癌的特征。
有时仅仅依靠上述这些情况来发现临床早期病例,未必可靠,我们应该结合患者的年龄全面分析。年龄在35~55岁之间者,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阶段,除临床确诊为良性肿瘤外,对可疑的癌瘤,常须作肿块的局部针吸、细胞学检查、切除活俭等各种检测乳腺癌的方法,以明确诊断,避免发生漏诊、误诊。
因此,我们希望每个妇女都能坚持每季度自我检查1次乳房,相信绝大多数的癌瘤都能早期得到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可达80~90%,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疗效。根据我们的经验,通过多种方法综合检测并结合临床体检,95%以上的乳腺癌皆可得到确诊。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