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导读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ASCO大会上,多种新型肺癌药物和方案陆续亮相,众多数据让大家大吃一惊。
在EGFR突变耐药的治疗中,也有很多新药、新方案不断涌现。在这里,飞腾小编就来总结一下今年ASCO上出现的关键内容数据,一起来看看吧。
克服奥希替尼耐药性,新药和新组合现在黎明
奥希替尼是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无论EGFR突变的一线治疗还是突变的二线治疗,均具有显着的疗效。然而,奥希替尼仍会产生耐药性。克服奥希替尼耐药将进一步延长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时间。生存的关键。今年的 ASCO 会议报告了多种新药克服奥希替尼耐药性的早期研究报告。
1、奥希替尼联合,EGFR突变治疗大有可为
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 EGFR 受体结合,忽略耐药突变的影响。
ASCO 今天报道了一项奥希替尼联合 治疗 EGFR 靶向治疗耐药患者的 I 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包括 55 名 TKI 耐药后 EGFR 突变的患者。
图1:不同耐药患者的疗效数据
研究显示,奥希替尼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对一、二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的患者的总体ORR为29%;对第三代 EGFR 靶向药物耐药患者的总体 ORR 为 13% %,共突变/共突变患者的 ORR 为 50%。(图1)
图2:联合治疗后肿瘤变化的瀑布图
此外,研究还发现,联合治疗后的血液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EGFR突变,说明该患者疗效良好。
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的主要严重不良反应为皮疹,此外还需注意肺炎、淋巴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奥希替尼联合在耐药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作为一种新的耐药联合方案,两种药物的可及性良好,该联合方案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未来会发布更多的研究数据。
2、一种克服耐药性的新思路,一种药物JNJ-372的/20突变一次捕获所有
肺癌新药JNJ-372在今年ASCO会议上的首次口头报告是强生公司开发的新型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
其公布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8%(16/58),8反应为突变,3例为MET扩增,更令人惊讶的是,5名不明原因耐药的患者同时接受了JNJ-372。
图3:JNJ-372治疗对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患者肿瘤变化的瀑布图
大多数患者的肿瘤在接受 JNJ-372 治疗后缩小。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3个月。39%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部分患者接受JNJ-372治疗10个月以上仍在继续治疗。对于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患者,JNJ-372治疗后肿瘤也明显缩小,部分患者治疗时间超过10个月。(图3)
图 4: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治疗后不良反应是输液相关反应、皮疹/痤疮皮炎(40%)、呼吸困难、甲沟炎、瘙痒、疲劳和恶心,其中大部分是轻微且可控的。(图4)
JNJ-372对多种EGFR靶向药物耐药或难治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可控,但30%的缓解率仍偏低。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可能会考虑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缓解率。一项剂量扩展研究目前正在招募患者。
3、c-Met抗体偶联药物-v联合厄洛替尼治疗c-Met阳性耐药患者
-v (ABBV-399)是一种基于c-Met抗体ABT-700和抗微管蛋白药物MMAE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通过c-Met精准递送化疗药物至表达c-Met癌细胞内的抗体并直接杀死癌细胞。
ASCO 报道了一项关于不同 c-Met 表达对 -v 疗效影响的 I/II 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包括 36 名 c-Met 阳性患者,其中 29 名 EGFR 突变患者和 7 名无 EGFR 突变患者(2 名患者)。突变类型不明,MET基因扩增1例)。
图 5:EGFR 突变和 EGFR 野生型患者的治疗效果
数据显示,EGFR突变和c-Met阳性患者接受-v联合厄洛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34.5%,疾病控制率为86.2%,6每月无进展生存率为 51%。EGFR野生型和c-Met阳性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8.6%,疾病控制率为85.7%,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43%。(图5)
图 6:安全数据
治疗期间,至少10%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62%的患者出现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痤疮皮炎、腹泻、外周运动/感觉神经病变、呼吸困难、疲劳、低蛋白血症、食欲下降、恶心、虚弱和呕吐。总体而言,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微且可耐受的。(图6)
-v联合厄洛替尼治疗EGFR突变和c-Met阳性患者有一定疗效。未来,EGFR突变和c-Met阳性患者可能有另一种新的选择。
4、精准化疗药物U3-1402有望克服阴性患者的HER3耐药
EGFR靶向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选择有限,而HER3在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肿瘤上均有表达,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ASCO 报道了一种新型 HER3 靶向抗体偶联药物-U3-1402。该研究包括 15 名在既往 EGFR-TKI(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 TKI 和奥希替尼)后疾病进展的患者,所有这些患者在可评估的病灶中都有 HER3 表达。
图7:U3-1402治疗EGFR靶向耐药患者肿瘤变化瀑布图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肿瘤缩小, , 突变,CDK4、HER2 扩增的患者出现肿瘤缩小,耐药机制不明确的患者(灰色NE)也出现肿瘤缩小,即, U3-1402对各种耐药突变的患者,甚至对耐药机制不明的患者都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图7)
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和脱发,多为轻度;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4 级血小板计数减少,这是一种剂量限制性毒性(6.4mg/kg),3 级发热中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U3-1402对EGFR耐药患者有一定疗效。未来U3-1402联合EGFR靶向药物或U3-1402联合PD-1抑制剂能否提高治疗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5.6mg/kg 的剂量研究将继续进行,2019 年第三季度还计划进行剂量扩展研究。
延缓对 EGFR 一线靶向治疗的耐药性
5、奥希替尼联合贝伐单抗,客观缓解率为69%,颅内控制明显
今年的ASCO会议报道了奥希替尼联合贝伐单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 49 名未经治疗的 EGFR 突变(包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这些患者中,13 人有脑转移。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69%,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70%。关键在于,双药联合对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令人惊讶。所有脑转移患者的颅内反应均达到部分缓解,肿瘤缩小至少30%,仅有17%的患者出现颅内疾病进展。
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61%)、腹泻(57%)、高血压(55%)和皮疹(47%)。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单抗耐受性良好,但能否提高最关键的总生存期仍有待研究。
6、厄洛替尼联合雷莫芦单抗显着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图 8:研究设计
该研究包括 449 名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患者有 EGFR 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或 EGFR 外显子 21 突变且无脑转移。449 名患者以 1:1 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厄洛替尼(150 mg/天,口服)+雷莫芦单抗(10 mg/kg,每 2 周一次,静脉输注)或厄洛替尼和安慰剂。(图8)
图 9:不同亚组患者的 PFS 数据
图 10:患者结果数据
结果显示,接受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治疗的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6个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 >6 个月。12.5个月;EGFR外显子21突变患者组,接受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4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2个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图10)
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组客观缓解率为76%,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为75%,相近;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也相似,分别为95%和96%;然而,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组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8个月,而对照组仅为11.1个月。相比之下,联合治疗组延长了患者获益。
图 11:安全数据
图 12:不良事件
安全性方面,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组≥3级严重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高于厄洛替尼+安慰剂组54%,其中高血压24% vs 5% (24% 对 5%,无危险的 4 级不良反应)。(图一1、图一2)
7、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卡铂化疗使无进展生存期翻倍
去年,ASCO会议报告了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卡铂与单药吉非替尼相比的III期临床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联合治疗可提高客观缓解率,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
今年,ASCO 报告了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卡铂对比单药吉非替尼的 III 期临床研究。共招募了 350 名未经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接受吉非替尼加化疗(培美曲塞+卡铂)或吉非替尼单药治疗。
图 13:治疗反应率
图 14:PFS 和操作系统数据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单药吉非替尼(75.3% vs 62.5%),即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翻了一番,联合治疗组为 16 个月 vs 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组的 8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也显着延长,联合治疗组将死亡风险降低了 55% %。(图一3、图一4)
图 15:治疗组的治疗反应深度
在治疗缓解的深度上,联合治疗组的肿瘤缩小更大,但同时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着高于对照组。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组(51% vs 25%)。%)。(图一5)
靶向治疗已成为 EGFR 突变 的标准一线(初始)治疗,但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患者最终都将面临耐药性挑战。
在今年的 ASCO 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针对 EGFR 突变耐药和奥希替尼耐药的新药和新方案。结果喜人,我们期待听到更多更好的研究数据,也有望进一步挖掘,希望在未来,这些新药和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不再担心耐药问题。
即将结束,后续将为大家总结更多相关信息,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