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3 讨论
自2004年贝伐单抗作为第一个抗血管生成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以来,人们发现靶向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的药物往往会导致高血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全身血管阻力(SVR)增加有关[]。神经内分泌因素(如肾素、醛固酮、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增加、血管变薄、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内皮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SVR升高,最终表现为血压升高。
Zhu等[]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的总体发病率为25%(21%-30%),而小剂量贝伐单抗(每个≤7.5 mg)的发病率因大剂量贝伐单抗(每次 10 或 15 mg/kg)引起的高血压为 2.7%-32.0%;比率为 17.6%-36.0%。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小剂量贝伐单抗治疗,贝伐单抗相关高血压的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似。因此,建议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是在治疗的前 3 周。
合理使用降压药可以控制绝大多数患者的血压,从而避免相关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减少或停止贝伐单抗治疗。本研究中,7例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经合理降压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无患者导致贝伐单抗减量或停药。由于缺乏对照研究,目前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尚无标准方案。等[]报道27%的贝伐单抗相关高血压患者需要降压药物,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占33.3%,β受体阻滞剂29%,利尿剂26.6%,钙通道拮抗剂22.7%,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15%,其他药物占9.7%。对于患有高血压和蛋白尿的患者,可以首选 ACEI 和 ARB 药物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广泛使用的钙拮抗剂中,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对于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不推荐或慎用。推荐使用二氢吡啶类药物,例如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由于据报道硝苯地平可诱导 VEGF 分泌[],它可能会减弱 VEGF 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的生物学效应,后者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行动;
高血压是贝伐单抗的机制相关(on-)不良反应,反映了贝伐单抗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作用,有人推测贝伐单抗相关的高血压可能作为其临床疗效的预测指标。最早的报道[]报道了39例MCC患者使用贝伐单抗,75%的2-3级高血压患者达到PR,只有32%的无高血压患者(P=0.004)。随后, Wu 等[] 回顾性分析了 84 例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的 MCC 患者,发现高血压患者的 OS 和 PFS 更长(P = 0.03 和 P = 0.01). De et al[] 和 et al[] 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然而,et al[] 的回顾性分析包括结肠直肠、乳腺、和肾癌 对 5 900 名患者的 6 项研究表明,只有一项研究表明贝伐单抗相关的高血压对患者的 OS 和 PFS 具有预测作用。血压测量的时间和频率、高血压分级标准、不同研究中的分层因素等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可能导致结果存在争议。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的 DCR 和 PFS 较好,但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以及贝伐单抗的发生有关。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病例较少,与回顾性分析有关。无论是进一步更大的样本、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能否证实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与其疗效的相关性?我们将拭目以待。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贝伐单抗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以轻中度为主,经降压治疗后大部分可控制,无需调整贝伐单抗剂量或停药。初步结果表明,高血压的发生并不能预测贝伐单抗的临床疗效。随着贝伐单抗的应用越来越多,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的临床研究,让患者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