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基于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研究层出不穷。在靶向治疗时代,肺癌的治疗实现了从“非选择性”到“选择性”的跨越,也实现了从单基因检测到多基因检测、从静态检测到动态监测的跨越。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准确筛选出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进行规范的诊疗,以及如何提前预测EGFR-TKI耐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个长期受益于吉非替尼的案例,
患者男性,55岁,因“咳痰1个多月”于2016.04.28入院。CT:右肺门肿块。门诊患者因“右肺占位”入院。
体格检查:腋窝、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无移位,胸廓对称无畸形,无压痛。右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第3至第4胸椎叩击痛。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CT:右肺门肿块。
初步诊断:右肺肿块(右肺癌可能很大)
治疗过程:入院后2016.4.30进行PET-CT检查:右肺门、纵隔淋巴结、T3椎体、右坐骨骨代谢活跃。纤支镜检查:右上叶后段见肿瘤阻塞管腔,表面暗红色,光滑;右上叶前段支气管见肿瘤,前段支气管完全阻塞,取活检。活检结果:(右上叶后支气管)中分化腺癌。DNA检测:。入院诊断:右肺中分化腺癌(IV期,纵隔淋巴结,多发性骨转移)。2016年5月13日,患者开始口服吉非替尼,qd,po,
2016.05
2016.09/2016.11/2017.01
2016年9月复查患者头部MRI考虑疑似脑转移,常规随访期间稳定病灶无变化。2017年1月接受“吉非替尼”作为捐赠药物,并继续口服吉非替尼至2017年8月。复查胸部CT显示右肺门病灶比以前大。2017年9月3日至2017年10月13日,右肺病灶行适形调强放疗DT 60Gy/30f,2017年9月24日,放疗40Gy时CT平扫:病灶稳定。2017年10月23日,因“咳嗽咳痰明显,轻度胸闷”返回医院。有感冒、放射性肺损伤并发感染病史,经抗生素、激素等对症治疗后好转。2017年12月25日CT扫描示右肺门病灶缩小,肺部炎性渗出物明显吸收。2018.2.21复查CT:右肺门病灶稳定,炎性改变进一步吸收消退。在此期间,口服吉非替尼持续不间断。
2018年6月13日复查胸部CT:右肺门病灶比以前大,24×22×24mm。2018年6月14日头颅MR:颅内病灶扩大增大,考虑转移。再次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右上叶支气管前段出现新生物,阻塞管腔。活检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腺癌(低分化)、CD56(-)、TTF-1(+)、Ki67(约30%+)、CgA(-)、P40(-)、Syn(-)。再次基因检测:外显子del和外显子20存在体细胞突变;ALK 和 ROS1 均为阴性。
此时诊断:右肺低分化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脑转移、骨转移),EGFR突变,阳性。2018年7月6日,开始奥希替尼80mg,qd的二线治疗。每两个月复查胸部CT:右肺病灶逐渐缩小。复查头颅MRI:颅内病灶逐渐缩小,部分消失。最佳回应:持续公关。
2018-06-13 07-30 09-26 12-04
2018-09-25 2018-12-03 2019-04-09 2019-07-18
讨论:
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治疗进展迅速,目前同家族已有3代EGFR-TKI。从现有证据来看,1-3代药物的短期缓解率并无显着差异,均在70%左右,中位mPFS并不一致。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的中位PFS为10-13个月,而该晚期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的缓解期长约25个月,值得深思。在美国的一项长期临床随访中[1],关于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和生存率,该研究表明,一些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长期幸存者具有良好的长期安全性。目前仍计划对现有肿瘤标本进行分子研究,以发现预测长期生存的特征。结合吉非替尼在国内临床中心的实际应用情况,仍有少数患者持续服药5年以上。值得进一步探索生物标志物并为这群人寻找相关的阳性预测因子。
大多数患者在接受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治疗后会产生耐药性,约50%的耐药患者存在EGFR突变。目前已知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EGFR本身存在耐药位点突变,如常见突变(约占50%);2、下游信号通路激活;3、激活旁路信号通路;4、非小细胞肺癌转化为小细胞癌等。
奥希替尼是第三代EGFR-TKI,可高效选择性地作用于EGFR敏感和耐药突变。扩展研究和)汇总分析发现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仍然具有治疗活性。这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试验。在研究[2]中,在一线EGFR-TKI治疗后出现晚期肿瘤进展和突变的患者中,奥希替尼与铂类-培美曲塞联合治疗相比,可以提高奥希替尼的疗效。它显着提高了客观缓解率(ORR)并延长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PFS)。两组的 PFS 分别为 10.1 个月和 4.4 个月。风险比(HR)为0.30,P<0.00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 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 (CNS) 转移。该患者在吉非替尼治疗 25 个月后被诊断出脑转移。确定突变后,使用奥希替尼。复查胸部CT:右肺病灶逐渐缩小,头部MRI:颅内病灶逐渐缩小,部分消失。目前缓解时间已达17个月,疗效良好,期待更长的随访。
案例总结:1.一线吉非替尼缓解持续2年以上,长期使用吉非替尼安全可耐受;2. 确认疾病进展/血活检发现突变后需要及时进行组织活检;3.奥希替尼具有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活性,在部分脑转移患者中控制良好。
参考
1. FR1,低压。长期和非细胞肺:来自美国 (ICAP)。. 2018 年 6 月 1 日;124(11):2407-2414
2. 吴一龙等人。(OS) 来自 III :与 - 在 EGFR 非细胞肺 () 和 EGFR- 上。
以上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日期:2020-3-11
【本站为非营利性学术交流平台,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欢迎提供资料、资料等,投稿邮箱: ,稿件一经录用,一律有偿。】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