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2017年8月12日,第二届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广州市抗癌协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办。中山大学肿瘤中心徐广川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海红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本次论坛全面展开脑转移机制研究、精准检测及治疗新进展三个部分,特别是就血脑屏障的存在、脑放疗介入时机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放疗方式的选择,全程治疗策略的选择。脑转移是临床上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脑转移瘤是晚期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随着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随着我们临床治疗的选择越来越多,多学科的治疗也带来了很多困惑。会议以“脑转移转化医学研究与治疗新视野”为主题,从机制研究、精准检测、治疗新进展三个部分全面展开,特别是在有无血脑屏障、脑放疗介入时机、放疗方式等热点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是会议的亮点。
许广川董事长致辞
徐教授指出,晚期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0-40%。过去,化疗和放疗是主要手段。在第一届脑转移论坛上,我们主要集中讨论,脑转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随着TKI、免疫治疗等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问世,如何选择和安排合理的治疗方法,进一步优化脑转移瘤的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也是目前研究的主题。这个论坛。
杨海红董事长致辞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要执行主席,杨教授希望这样的论坛能够更多地关注临床争议的问题,给中青年专家更多的讨论机会。
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湖南省肿瘤医院杨农教授
杨教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药物治疗:TKI 比化疗好!
八项III期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在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中,与化疗相比,二代EGFR-TKI显着提高了ORR和PFS。既往回顾性汇总分析显示,EGFR TKI治疗的脑转移患者颅内ORR为51.8%,DCR为75.7%,中位PFS为7.4m ,中位 OS 为 11.9m。来自脑转移亚组的数据显示,与化疗相比,奥希替尼显着延长了 CNS 转移患者的 PFS,具有更高的 CNS ORR:CNS 中位 PFS,11.7 vs 5.6(完整分析集);CNS ORR:70% vs 31%(可评估疗效组);DCR:93% 对 63%(可评估功效集)。无论先前的脑放疗如何,都观察到 CNS 疗效,并且在软脑膜转移患者中观察到奥希替尼的疗效令人鼓舞。总体而言,TKI治疗优于化疗,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为TKI耐药+脑转移后治疗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2. 治疗时机:先TKI还是放疗?
对于同时发生脑转移的EGFR突变患者,是先TKI还是先放疗尚无定论。无症状多发脑转移患者首选 TKI 治疗,寡转移患者首选 SRS。近年来,WBRT治疗的地位有所下降。
3. 治疗方式:组合是否有益?
联合治疗(TKI+放疗)可能受益,但缺乏高水平证据支持,迫切需要优化合适人群的选择、放疗和联合模式。
ALK阳性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主讲人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海红教授
ALK阳性患者易发生脑转移,约25%的患者在治疗前已发生脑转移;当克唑替尼耐药时,约50%会发生脑转移。近年来,在基因分型的治疗模式下,晚期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变化。SRS 和 WBRT 的使用在 2006 年和 2014 年之间发生了变化:SRS 仅从 22% 增加到 50%;WBRT 仅从 42% 降至 22%。小分子靶向药物能很好地控制颅外肿瘤病灶,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脑脊液中TKI浓度较低,>98%的小分子药物不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教授
1. 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患者脑转移的疗效总结:无论基线是否有脑转移,克唑替尼的ORR均优于化疗;克唑替尼在基线时已经有脑转移患者的疗效更显着;克唑替尼联合脑放疗疗效更佳;研究表明,亚洲脑转移患者可以从克唑替尼治疗中获益更多。
2.二代ALK抑制剂可入脑,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好,相对化疗具有绝对优势;对未经放疗的脑转移瘤更有效;亚洲患者可能会从中受益更多。
3.目前ALK阳性中枢神经系统治疗策略:对于无症状性脑转移患者,一线可采用第一代TKI治疗±放疗,进展期可选择放疗+TKI治疗;对于有症状的脑转移患者,可选择第一代TKI治疗。第一代TKI治疗为同步放疗+TKI维持治疗;未来对于有症状的脑转移患者,可直接选择二代ALK TKI治疗,进展后再行放疗。
EGFR野生型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
主讲人:华中科技大学肿瘤医院、协和医院
目前约有20%的一期患者有脑转移,约50%的患者会在治疗阶段发生脑转移。对于EGFR野生型/未知型脑转移瘤的治疗策略,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及其各自的适应人群如下:
1. 手术:主要用于孤立性脑内,位置合适,容易切除,肿瘤或其水肿有较重的占位效应或引起脑积水。手术效果取决于外科医生和医院的水平。
2. 放疗:包括WBRT/SRS/WBRT+SRS;WBRT是剂量有限的,颅内病变难以治愈;SRS定位精准,剂量集中,损伤相对较小;高危患者建议SRT联合WBRT,反之亦然单纯SRT(高危:4个以上转移灶,颅外病灶不受控制,转移体积大于6 cm3,原发肿瘤和脑转移诊断小于60个月, 等等。)
3.化疗:化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作用有限;对于首次诊断为无症状脑转移的患者,含铂化疗的颅内客观缓解率为23-50%;比率相似,表明它与药物本身的活性有关,但与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无关;因此,脑转移瘤的全身治疗选择应基于药物对肿瘤的敏感性,而不是理论通过血脑屏障的速率。
4.其他治疗:包括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治疗。研究(贝伐单抗治疗既往脑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研究)和研究(贝伐单抗治疗初治无症状脑转移瘤的非对照 II 期研究)表明贝伐单抗治疗脑转移瘤是安全的,两项研究均未报告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的不良事件任何等级的。目前,一些小样本研究提示贝伐单抗治疗脑转移瘤患者有效,许多前瞻性研究正在探索贝伐单抗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包括中国A期II期随机对照中山大学肿瘤中心陈立坤教授领导的研究:贝伐单抗+顺铂/培美曲塞1线vs.贝伐单抗+顺铂/培美曲塞 顺铂/培美曲塞治疗晚期EGFR野生型非鳞状细胞未经治疗的脑转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脑转移瘤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果。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脑转移瘤的客观缓解率为33%-40%,样本量小。目前缺乏选择受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临床数据显示,受益人群主要为初诊、无症状和小转移患者。最后,董教授指出,对于脑转移瘤的治疗,在局部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全身治疗。
对脑转移瘤治疗的思考——从转化研究到临床治疗
主讲人: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杨振洲教授
杨教授主要介绍了以下三个方面:
1. 探索预防性脑照射
局部晚期患者易发生脑转移。局部晚期患者完成标准治疗后是否应该进行PCI或观察?研究表明PCI不会给脑转移高危患者带来风险
有生存获益的局部晚期患者。但中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在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通过脑转移预测模型筛选出脑转移高危患者,并给予PCI。与观察组相比,PCI可显着延长患者的DFS。杨教授指出,未来通过探索肺癌脑转移可能的分子机制,是否可以进一步完善脑转移的预测模型?能否做到精准预防脑转移?
2. 肺癌脑转移药物治疗新思路
① TKIs CSF 浓度能否作为 TKI 疗效的预测指标?研究和探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a.增加TKIs CSF浓度对肺癌脑转移瘤疗效的影响;湾。针对脑转移的 TKI;C。延长药物在体内靶向的时间。②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是否可以作为预测脑转移瘤疗效的指标
3. 免疫治疗脑转移瘤的利弊
目前的研究表明,免疫细胞确实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那么,免疫药物是如何在大脑中发挥作用的呢?PD-1抑制剂等大分子免疫药物可能不需要进入大脑,而是通过IFN-γ通过脉络丛募集免疫相关细胞进入CNS。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脑转移患者的药物,更多后续临床数据有望得到验证。联合免疫治疗对于脑转移患者来说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模式,但如何平衡疗效和不良反应仍值得思考。
整个会议穿插了临床问题和转化医学问题的主题演进和讨论,使演讲者和听众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就临床争议问题发表意见和争论。值得一提的是,论坛还安排了两场人机交互案例讨论,让临床医生“脑洞大开”。正如主席所料,本次论坛聚焦临床未解决问题,汇聚多学科专家,列举临床数据,分享临床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一代专家提供了锻炼和交流的平台。脑转移一直是晚期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有效药物的不断涌现,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