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请问乌头汤怎么做?请用白话文说,不懂古文
乌头汤是一味中药汤剂。本方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风湿性舞蹈病、坐骨神经炎、椎管狭窄、腰腿痛等属上述证机者。本词条内还包括其他几种乌头汤剂的食用方法。
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炙)、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药物组成】草乌头1两,麻黄根1两,地骨皮1两,朴消1两。
【处方来源】《医统》卷九。
【方剂主治】大麻风癞,紫、白癜风。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用水1桶、椒1合、葱30根、艾叶1两同煎数10沸,用醋1钟和匀,坐密室中围壅,自用手巾搭四肢,候汤可浴,即浴令汗透,面上如珠出,或坐或卧片时,汗干方可着衣,避风5日再浴。如此3-5次,每浴后更服换骨丹。
【药物组成】罂粟壳3钱,缬草3钱,乌头1钱半。
【处方来源】《经验良方》。
【方剂主治】腰痛,并手足挛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药物组成】大乌头7分,细辛7分,川椒7分,甘草7分,秦艽7分,附子7分,官桂7分,白芍药7分,川独活1两3钱半。
【处方来源】《得效》卷三。
【方剂主治】寒冷湿痹,流于经络,挛缩不得转侧。
【制备方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大枣2个,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药物组成】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干姜(炮)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赤芍药1两,秦艽(去苗土)1两,生干地黄(焙)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方剂主治】妇人偏枯,半身不收,或(疒帬)痹不仁,或痿弱无力。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乌头、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白蜜,去风湿散寒止痛,是治寒湿痹症的方,详细可查仲景的金匮要略乌头汤
先以蜜2升(汉代1升合今之200毫升)煎川乌1枚,煎至1升时去川乌,留蜜待用。蜜煎川乌,有两层意义:一则蜜为百花之精华,善解百毒,尤为川乌毒之克星;二则以稠粘之蜜汁文火煮之,必影响毒性之分解。川乌剽悍燥烈之性,已不能为害。然后全方5味药,以水3升,煮取1升去渣,与煎妥之川乌蜜混合再煎,进一步中和毒性。再看服法:服7合(140毫升,为全剂的2/3)。服药后的效果要求:“不知,尽服之。”服后唇舌微觉麻木为“知”。“不知”即无此感觉,则“尽服之”,即把所剩1/3药液全部服下,以“知”为度。
你好,麻烦指点下乌头汤的具体药方好么!
乌头汤·《金匮要略》卷上。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麻黄 芍药 黄耆 甘草各9克(炙) 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用法】上五味,哎咀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140毫升,不知,尽服之。
【主治】脚部疼痛,不可屈伸。寒湿痹证。治疗症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薄白,脉沉弦者。
【临床运用】:本方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风湿性舞蹈病、坐骨神经炎、椎管狭窄、腰腿痛等属上述证机者。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重者加制草乌、干姜;肿著者加薏苡仁或防己;病久体虚者加黄芪);加白术、威灵仙、桂枝、桑寄生等治疗坐骨神经痛;加鸡血藤、地龙、当归等治疗小儿风湿舞蹈症;加桂枝、豹皮樟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均取得明显的效果。此外,有人用本方治疗变应性败血症亦有疗效。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阴缩、眩晕、体质性低血压、腓肠肌痉挛、偏头痛、阳虚外感、牙痛、肠梗阻均有一定的疗效。你好!
乌头汤其实很好找,百度一下就找到了。不过是不是对症呀,谁要是给你说了如果不对症,岂不是害了你妈妈?中医看病要看症状,对症用药。所以想好病,还是看医生。如需帮助可以通过【hi】联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乌头有毒,没有医师指导,不可乱用。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