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在2019年欧洲肿瘤学会年会(ESMO)上,研究作者、亚特兰大大学癌症研究所教授公布了该研究的生存终点数据。研究表明,奥希替尼与第一代靶点或厄洛替尼相比,作为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可显着延长6.8个月的总生存期至38.6 个月!
数据也创造了EGFR靶向药物的最佳生存结果!
奥希替尼组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的生存曲线图解(图片来自网络)
01
关键数据
本次会议公布了多项研究关键数据:
图为各亚组总体生存风险比分析(图片亦来自网络)
图为奥希替尼组与第一代EGFR TKI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来自ESMO 2019)
图为亚洲人和非亚洲人生存曲线分析(图片同样来自网络)
图为奥希替尼组和对照一代靶向药物组患者进展后用药情况(图片仍来自网络)
02
安全
在安全性方面,奥希替尼的安全性数据与以往临床试验观察到的结果一致。尽管奥希替尼组的治疗时间是第一代靶向药物的近两倍,但两组患者报告的3级以上严重不良反应(AE)发生率接近(42% vs 47%) ,与因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的患者比例相似(15% vs 18%)。
图1-3 EGFR靶向药物3期研究生存时间对比
03
编辑“吐槽”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阳性结果对于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槽点”:
1.存活率的差距略有缩小。与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相比,研究人员估计奥希替尼组与第一代EGFR TKI组的中位OS为41.4个月与30.6个月的差距10个月和10+个月之间仍然略有缩小,风险比的可信区间值稍微接近1,这意味着两组之间的生存差异在统计学上很弱。但考虑到对照组中近1/3的患者转入奥希替尼组进行治疗,这确实会缩小两组之间的数值差异。
2. 对照组中实际接受1+3方案的一小部分人的生存状况,数据中并未披露。可以预见,这些患者的生存期应该会超过对照组的平均水平,但是否达到或超过奥希替尼组,只能以官方的随访结果公布。
3.亚洲人群接受一线奥希替尼,却没有生存优势?!在亚组分析中,我们中国人所关注的亚洲人群3年后的生存曲线是交叉的。3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归功于奥希替尼组。这个还真得找找原因。,这是否意味着,虽然奥希替尼的短期控制效果对亚洲患者有好处,但一旦进展,生存结果就不如第一代靶向药物?相反,非亚裔患者的生存曲线却一路拉大差距,让人无法释怀。重要的是要知道,非亚洲人的 EGFR 突变率低于亚洲人。出于同样的原因,
4. 靶向治疗进展后,放弃治疗的比率仍然很高。不可忽视的是,在两项研究中,约有30%的患者(奥希替尼组31%,第一代靶向药物组30%)在一线药物进展后未接受任何抗癌治疗。这个放弃率还是很惊人的,尤其是当奥希替尼表明副作用发生率低于一代药物的时候。还有很多患者没有接受后续治疗。不知道现实世界中这种放弃治疗的比例会不会更高?
04
总结
奥希替尼一线靶向生存数据的发布,无疑为患者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3+X”与“1+3/X”的纠葛终于告一段落。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治疗的新药和新疗法,请联系QTC Care客服为您解答。
(昆塔)
QTC Care(中国)医疗总监
10年临床医生+患者管理经验
2013年开始专注于癌症患者的咨询工作,对国内外癌症患者的需求和医疗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