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化疗后血液学毒性,也称为化疗后骨髓抑制,包括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CRA)、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和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CIT)。
白细胞半衰期约为6-8小时,血小板(PLT)半衰期约为5-7天,红细胞半衰期约为120天。红细胞的半衰期较长,受化疗的影响较小,并且通常不会显着下降。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和血小板减少症(CIT)的临床治疗。
CIN 是如何分级的?如何分层管理?
骨髓抑制化疗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是 CIN。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低于2.0X10^9/L即可诊断为CIN。
CIN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减少或延误治疗,从而降低临床疗效;
因此在临床上应慎重对待,尤其是对ANC分级的评估:
轻度1级:1.5-2.0×109 /L;
中等2级:1.0-1.5×109/L;
重度3级:0.5 -1.0×109/L;
危及生命的4级:<0.5×109/L
粒细胞在7-14天停止,达到最低点,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恢复,21-28天恢复正常。在此期间应特别注意评估患者的粒细胞状况及对症治疗。
由于不同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医生在使用化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是否会影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通过预防性使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抗生素等方案避免严重后果。
表1 rhG-CSF和PEG-rhG-CSF的临床应用特点
化疗后CIT如何处理?
CIT是化疗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之一,主要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巨核细胞,导致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反过来又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CIT可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时间延迟,甚至终止治疗,从而影响抗肿瘤作用,对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许多常见的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 CIT,例如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紫杉类和靶向药物如阿帕替尼。使用过程中还应监测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CIT 评估成绩为:
1级:75-正常下限×109/L;
2级:50-75×109/L;
3级:25-50×109/L;
4 级:<25×109/L。
CIT 概览
根据 CIT 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相应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对于伴有出血的CIT,应根据出血量及与CIT的相关程度考虑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
对于无出血的CIT,根据PLT计数,选择相应的用药方案:
表2和rhIL-11临床应用特点
参考资料:
[1] 秦树奎, 马军.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1, 26(07):638-648.
[2]陈欣,冯思洲。 《中国中性粒细胞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解读[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09) :14-17.
[3]徐瑞华,石元凯,冯继峰,石燕霞,邢镨,张军,沉博。中国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华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12(01):51-58.
[4] 马军,秦树魁,侯明,邵宗鸿。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23(03):260-266.
[5]NCCN造血生长因子临床实践指南2021.1版(中文)
本文仅供医学和制药专业人士阅读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