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培唑帕尼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VEGFR-1、2、3,PDGF-α、β和c-Kit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其对激酶靶点的选择性较舒尼替尼更高。此外,培唑帕尼抑制Flt-3活性较舒尼替尼低,因此,培唑帕尼较舒尼替尼更少发生骨髓抑制。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地从2009年开始批准培唑帕尼作为晚期肾癌的一线用药。培唑帕尼也于2017年在中国获批上市。培唑帕尼的出现,使晚期肾癌患者一线靶向治疗有了新的选择。
三项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评估了培唑帕尼的疗效及安全性,包括VEG105192、COMPARZ和PISCES.研究结果均显示,培唑帕尼对晚期肾癌治疗有效,且安全可耐受。
与安慰剂相比
VEG105192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培唑帕尼组能显著延长晚期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在既往未经治疗的人群中mPFS分别为11.1个月及2.8个月),培唑帕尼组mPFS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培唑帕尼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也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2%对4%),中位持续应答时间超过1年。
与舒尼替尼相比
在COMPARZ研究中,培唑帕尼组每日口服800 mg,舒尼替尼组口服50 mg每日2次(连续4周后暂停2周方案),结果显示培唑帕尼组中位PFS为10.5个月,舒尼替尼组为10.2个月(HR 1.00)。培唑帕尼组的ORR显著高于舒尼替尼组(31%对25%),且总OS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患者选择倾向性
PISCES研究设计用于评估患者对培唑帕尼或舒尼替尼的选择倾向性,为双盲、交叉设计,每种药物治疗10周,药物使用顺序随机分配。研究结束后(22周),询问患者更倾向选择哪种药物并阐述主要原因。患者倾向选择培唑帕尼的比例显著高于舒尼替尼(70%对22%),8%的患者无明显倾向性。医生选择药物也倾向于培唑帕尼:61%选择培唑帕尼,22%选择舒尼替尼,17%无选择倾向性。最常见的5种选择培唑帕尼的原因为:更好的生活质量、较轻的疲劳感、更少的味觉变化、更少的黏膜炎以及更少的恶心呕吐症状。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
VEG105192研究中分析显示,培唑帕尼组和安慰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是,通过增加患者样本数量、评估HR-QOL下降速度以及疾病发展程度等因素进行事后分析,培唑帕尼组患者的危险性较安慰剂组低。PISCES研究使用癌症治疗的13项功能评估疲劳问卷(FACT-F),结果显示,培唑帕尼组生活质量评分较舒尼替尼组升高,补充生活质量问卷(SQLQ)的培唑帕尼组评分也显著高于舒尼替尼组。同样,在COMPARZ研究中,14个HR-QOL评价模块中有11个模块的培唑帕尼组生活质量评估高于舒尼替尼组,且培唑帕尼组患者电话医疗咨询率和急诊就诊率均少于舒尼替尼组。
培唑帕尼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能否经受考验
VEG105192研究发现,相较安慰剂组,培唑帕尼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高血压、发色改变、恶心、厌食、呕吐、疲劳、无力、出血、腹痛、头痛、蛋白尿和体重下降;其血生化指标异常包括ALT升高、AST升高、高胆红素血症、低磷血症、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和低钾血症。COMPARZ和PISCES结果均显示,相比舒尼替尼组,培唑帕尼组的疲劳、手足症状和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COMPARZ研究中,培唑帕尼组的药物减量率为44%,而舒尼替尼组为51%;ALT和胆红素升高在培唑帕尼组更常见,但肌酐升高和白蛋白下降在舒尼替尼组更常见,培唑帕尼组的骨髓抑制更少。在PISCES研究中,培唑帕尼组的药物减量率为13%,而舒尼替尼组达20%,治疗终止率分别为14%和18%。
总体上,培唑帕尼对既往未接受治疗或既往接受细胞因子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和同为一线推荐药物的舒尼替尼相比疗效相当,但培唑帕尼治疗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与其他药物相似或更好,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选择倾向性也偏向培唑帕尼。培唑帕尼的上市应用改变了既往晚期肾癌一线靶向治疗的格局,为晚期肾癌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有效可耐受的方案。如有需要,请咨询海外医疗医学顾问: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培唑帕尼/帕唑帕尼(PAZOPANIB)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效果如何?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培唑帕尼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