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靶向药物和PD-1/PD-L1抗体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癌药物。这些新型生物药物与化疗药物一起构成了晚期实体瘤诊疗的基石。
然而,即使靶向药物和PD-1一开始有效,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患者会产生耐药性。当此类药物耐药时,最好的治疗策略当然是进行二次活检,然后进行二次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以找到最合适的新靶向药物或能够打破耐药性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
例如,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应尽快进行第二次活检,并进行基因检测:
再比如对PD-1抗体治疗耐药的患者,二次活检,分子检测发现LAG-3高表达,加入LAG-3抗体是可选的治疗方案。
当然,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没有条件进行第二次活检,或者在第二次活检基因分型后没有后续的靶向生物药物可用。那么,接下来的治疗很可能会改为化疗。有一个患者常问的话题:靶向药、PD-1等药物耐药后,就没有新一代的特异性靶向药可以替代了。还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保留原药+新药VS单纯更换新药
哪个更好?
这个问题在十多年前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在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时代,在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耐药后,与直接替代化疗药物相比,继续保留原有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并没有存活下来。益处。
2015年,著名研究成果出炉,一举结束了学术界对该问题的争论。265例对吉非替尼单药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1:1分组,一组直接转化疗,另一组继续吉非替尼加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两者都是铂+培美曲塞方案。经过11.2个月的前瞻性随访,结果揭晓:
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完全相同,5.4个月,无差异;两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2%和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长随访时间后,吉非替尼的保留甚至对总生存期产生毒性作用。吉非替尼组的总生存期仅为13.4个月,而单独化疗组有毒性作用。有 19.5 个月。
因此,在一代EGFR靶向药物的时代,耐药后,如果经过二次活检和基因检测,没有发现新的特异性靶向药物能够接替,第一代靶向药物将被直接丢弃。并以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替代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但是,不同的药物,同样的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对于新一代靶向药物(如第三代EGFR抑制剂)或免疫疗法PD-1,在耐药后,保留原药并添加新药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例如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近日,台湾省专家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包括对奥希替尼二线治疗耐药的晚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
134 名确诊为晚期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首次接受了第一代或第二代 EGFR 靶向药物治疗。耐药后,第二次活检证实突变,然后开始服用奥希替尼。后来,110 名患者对奥希替尼产生耐药性。此时仍有60例患者有机会接受后续治疗(其他患者因疾病进展无法承担后续治疗或因经济因素无法继续治疗等),其中42例接受化疗单独使用 18 名患者继续使用 Oxi 化疗同时加入了替尼。
结果显示,留在奥希替尼治疗组的生存期更长——在奥希替尼耐药2年后,两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6.7%和4.8%,显着不同之处。
在PD-1抗体免疫治疗时代,已有多项大型回顾性研究表明,当PD-1抗体治疗耐药时,继续使用PD-1抗体联合其他治疗方法与直接放弃PD-1相比抗体替代。对于其他治疗,生存期更长。
例如,一项来自欧洲的单药 PD-1 抗体 K 治疗 PD-L1 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包括 974 名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15.治疗8个月后,678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299例患者接受二线治疗。与直接改用其他方案的患者相比,继续服用K药的患者随访生存期明显延长;尤其是坚持K药治疗的患者,对进展部位进行局部治疗的患者疗效最好。
作者 | 田岚博士
来源 | 东东癌症圈
参考
[1]。中与---细胞肺到。肺 .2021 年 8 月;158:137-145
[2]。在-非细胞肺到-线():和。. 2017 年 12 月 20 日;35(36):4027-4034。
[3]。(-2): 3年与. . 2021 Jul;24(4):946-95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